三国:开局带着曹操打天下

第二百四十一章以贬官之名,送孔融到荆州

字体:16+-

如今,被逼无奈的刘表只能仰仗刘备的能力。

好在刘备没有让他失望。

纵然根据报纸上的信息。

曹操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土豆、红薯这等亩产能够上千斤的农作物。

可是刘备也没闲着。

他走访基层,用他曾经也是普通百姓的经历,收获了不少的民心。

而且,通过他的努力。

还让一部分生活在荆州的百姓固执的认为。

曹操拿出来的那些土豆、红薯等物,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世上根本就没有。

而刘协之所以信任曹操,将天下大事皆交给曹操打理,便是因为曹操学会了妖法,控制了天子!

这些言论,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还是很有效果的。

可刘表也担心。

如果他当真命不久矣,那么刘备定然会将荆州收入他自己的手里。

到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该如何是好?

刘表从来都没想过,给刘备奉个大官,让刘备辅佐他的两个儿子。

毕竟,刘备的才能他是亲眼见到过的。

世上但凡是有才之人,有几个愿意屈居人下的?

更何况,人家刘备的身份也不普通,也是汉朝宗室。

就算表面上答应了,谁又能保证日后刘备绝对不会反悔呢?

偏偏他的那两个儿子,丝毫感觉不到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现在两个人还为了储位,整日里争得你死我活呢!

长叹一声。

刘表觉得他的头发可能就快掉光了!

“怎么烦心事这么多呢?”

他的话音刚落,外面的内侍官便走了进来。

“启禀主公,曹丞相派了人来,说有文书要交给主公!”

曹操?

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虽然曹操不过是丞相。

而刘表既是汉室宗族,又是成武候,统管荆州牧。

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是有权利对刘表进行封赏和惩罚的。

刘表下意识的认为,曹操这次派人来不怀好意。

不过,为了不留下骂名。

他还必须得让这群人进来,不然日后传出去,且不说荆州能不能保得住。

若是名声丢了,百姓也定然会生出怨言来。

“派人将文书带上来便是。”

“是!”

内侍官离开。

刘表便焦急的在房中来回踱步。

没用多久。

内侍官便回来了,只不过他身旁还多了一人。

“此人是?”

“启禀主公,此人是曹丞相让人带过来的,说是需要主公多多关照一番。”

随即,内侍便将文书递到了刘表的手中。

看过文书的内容。

刘表骇然的看向了房中的另外一人。

“你是孔融?”

孔融冷哼一声。

他明白曹操的意思,不就是嫌他说话不好听。

所以才将他送到刘表这里来了吗?

那又有什么?

男子汉大丈夫,若是因为换了个地方生活,便改变了初心,也不配活在这世上了。

“正是在下。”

看着孔融那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刘表心里五味杂陈。

他现在很想骂娘,但一想到孔融的那张嘴,还有曹操派人送来的文书当中提起的事情,刘表还是忍住了。

“来人啊,先带孔融先生下去歇息!”

“是!”

孔融被带走之后,刘表瘫坐在椅子上。

自从得知曹操送来的人是孔融。

刘表整个人都不好了。

先是来了一个刘备。

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说,现在又送来一个孔融!

这不是诚心想气死他吗?

偏生,曹茂送来的文书,不是嘉奖也不是斥责。

而是一封贬官的文书!

说是孔融言行有失,不适合继续留在许昌做官,将孔融下放到荆州!

他之前想的并没有错,曹操这次派人来,就是不怀好意!

这个孔融,他留,留不得。

送,绝对送不出去!

现在他是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来想去。

刘表也没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

无奈之下,只能叫人将刘备找来,问问刘备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孔融!

“兄长何故这般急着见我?”

刘备来的时候,正好瞧见刘表在房间里直转圈子。

顿时觉得可能是发生了大事。

不然,刘表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同时也提防着他,又怎么会叫他前来商议事情?

“玄德,你来了,你快来看看!”

说着,刘表便将那封贬官的文书,交到了刘备的手中。

看过之后,刘备也是暴怒。

“这个曹孟德,简直欺人太甚!”

刘表却不管曹操到底是不是欺人太甚,如今人都已经送上门来了,他们势必要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才行!

“玄德,你说,如今咱们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

刘备也拖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他也很想知道,他们到底要怎么办。

思来想去,若是将人推出去不接受。

不仅仅是忤逆了朝廷的旨意,更会叫他们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名声。

“既然曹孟德想要往咱们身上泼脏水,那咱们就接着!”

“接着?”

刘表懵了。

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刘备见刘表的脸色难看,赶忙解释道:

“兄长不必担忧,玄德都已经想好了。”

“那曹操说,孔融是因为醉酒之后与人闲谈之时说出了此等大逆不道的话。”

“那曹操他有证据吗?”

“再者说了,既然是酒醉,又实闲谈,孔融便是说出了什么离经叛道的话,也绝没有曹操说的这般严重!”

刘表听后连连点头。

他怎么就把这般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

“可是百姓们都相信了,咱们要如何改变百姓的想法?”

其实,说到底。

他们相不相信孔融,根本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百姓们目前已经通过报纸,知道了此事。

若是百姓们都相信了这话当真出自孔融之口,百姓们可不管孔融当时是不是醉酒。

这话可是触动到了百姓们的底线。

他们的命都是父母给的,如今却说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可能还不如寻常人。

这叫人如何接受?

“这有何难?”

“只要我们将孔融接过来,之后再澄清这一切都是曹操的诬陷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诬陷?”

“没错,就是诬陷!”

“既然他曹操能捏造出一段莫须有的事实来,我们又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