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第八卷 我这样的人

字体:16+-

文静的忧虑被验证了。

柳倩失踪了。

得知钟新明出事后,凯瑟琳公司立即作出反应,停止一切业务,封存账目,等专人来重庆处理撤销代办处事宜,并指定财务负责人暂代钟新明职位。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柳倩没有来,谁也找不到她,不管用何种方式。

柳倩的失踪,证明她十有八九参与了谋杀。可是没有任何证据,只有许多疑点,多得让人相信嫌疑人非她莫属,可惜就是没有证据。

柳倩是不是主谋,目前难以认定,但至少她参与了谋划。

柳倩因其秘书工作的便利,得知钟新明具体的出行时间,然后充当谋划的实施人之一。从事件发生的情形推断,她的任务就是制造出钟新明被车撞击的条件,这对她而言,易如反掌。

柳倩作为秘书开车去接钟新明,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到了机场,她按事先的计划没有在候机大厅右出入口处停车,这同样是必需的,也同样是自然的。事后她可以解释说,这是为了帮钟新明提行李,尽管没有什么行李可帮着提的,而这样的解释是不会有人提出怀疑的。接下来就是设法让钟新明独行到候机大厅,柳倩不会冒自己也被撞的风险。那辆墨绿色的桑塔纳伺机而动,它也许是跟在钟新明的车后面来的,也许是提前等候在机场,是哪一种并不关键,关键是一旦钟新明走上了停车场与候机大厅之间的车道,桑塔纳必须全速冲上去,火候要精确,稍早或稍晚,钟新明还没有走上车道,或者走近入口,车的冲击路线就会曲折,曲折就会影响速度,一则容易引起钟新明的警觉而闪避;二则撞击可能就不是致命的。事成后,肇事车疾驶而去,选择合适的地点把车丢弃。柳倩则用记车牌号的方式,诱使警方对她判断失误,其实她仅仅是求得一时的失误,寻求暂时的保全,她需要时间,需要时间继续对付杨奇和丘敏。真正撞死这两人后,她可以一走了之,也就不在乎警方对她的怀疑了。

可能的情形是,钟新明被撞击后没有说出一句话就断气了,至于请另外两个人送葬的嘱托,完全是柳倩编造出来的,目的就是诱骗另外两个目标现身重庆,然后依次实施谋杀。

既然谋划人谋杀的目标是钟新明、杨新和丘敏三个人,那她也一定清楚他们三人关系紧密的程度,她确信若钟新明出事,另外两人一定会到重庆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外两人到了以后,首先选择的目标是杨奇,至于为什么,文静还没有想通。这一次还是柳倩出面,约杨奇到石小路某一个地段等候,用什么借口?杨奇死了,柳倩失踪了,暂时还不知道,但肯定是理由充分的借口,充分得杨奇一定会去。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以后,是因为那时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少了,地点选择在石小路,是因为石小路是重庆市区内路面最宽的公路,肇事车容易达到理想的速度。具体的过程不得而知,但杨奇死了,第二个目标的谋杀计划也就完成了。

下一个当然是轮到丘敏了。前两种方式,再在丘敏的身上重复显然是不行了。

柳倩这时能够做到的就是随时掌握丘敏的行踪。用什么方式掌握,还得再查一查,但从柳倩自身推断,她应该失踪了,否则就会让警方抓个正着。不管怎么样,谋划者得知丘敏要到机场接杨奇的妻子,这正是实施谋杀的绝好时机。因为尽管丘敏何时到何处已无法弄清楚。但他是接人去,被他接的人——杨奇妻子的行踪是确定的。只要航班正点,那么,她会几点飞抵重庆机场是确定的。因此,丘敏的出行时间也应该是确定的,出入不会太大。丘敏不确定的是,到了机场会不会同样发生停车次序的改变?假如车停在了入口处而不是停车场,那么,谋杀终归是一事无成。所以,谋划者计划换地方,而最保险、机会最大的地方就是酒店的门口。早一点儿或晚一点儿,丘敏总会出来的,只要不是代办处派车,他就必须乘出租车。若乘出租车,他就不可能一出酒店门就上车,因为门口的停车道上是不允许随便停出租车的。他招呼出租车后,等待的时间,哪怕再短暂,都会有一个时间差,也就出现了实施谋杀的时间和机会,只要能够抢在出租车前面。现在看来,谋划者也许考虑过车道坡度的问题,但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地点,于是只好孤注一掷,寄希望于车速能快到置丘敏于死地。但终究还是给门卫留下了反应的时间,使他能够迅速地把丘敏拉离死亡。

文静暗道侥幸,假如丘敏也被撞死了,警方会不会很快把这三起车祸联系到一起,真的就很难说了。

而让文静称奇的是,谋划者竟然固执地每一次都使用墨绿色的桑塔纳,每一次都计划让目标死于车轮下,而且一定要目标都死在重庆,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青海。谋划者的这种固执,是出于个人的偏好呢,还是隐含着某种特殊的用意呢?

如果此推断离真相不远.案情并不复杂,只要找到柳倩,再顺藤摸瓜地找出主谋人,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重庆警方发出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寻找柳倩的踪迹。

重庆警方分别向北京、青海两地警方发出协查请求,试图从杨奇和丘敏的周边社会关系寻找线索。

重庆警方彻查重庆地区所有的墨绿色桑塔纳轿车,以期能够寻找出本案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