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的全体员工对于朱士强的到任感到很意外,很明显这个重要职位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大家猜到朱士强一定是有着深厚的背景。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朱士强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司机,任凭是猪脑子也能想象得出,这个司机肯定和朱士强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所以,没有人敢对这个司机怠慢,大家在尊重朱士强的同时,自然也就对赵刚高看了一眼。
赵刚刚到教育局的时候依旧谨慎,他知道初来乍到一个单位,还不知道这个单位的水深水浅,为人处世必须得低调才行。但经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感觉到了大家对他的另眼相看,尽管总有人在背地里小声地议论着什么,不过几乎所有人见到他都十分客气。
赵刚知道越是这样,他就越得谨慎行事,主动与人友好相处,见人热情地打招呼,谁要是有了什么困难,他都热心帮忙,久而久之,大家觉得这个小伙子真不错,就不再排斥他,逐渐地在心里接纳了他。
赵刚自从到教育局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这个大单位与众不同的气魄。首先从办公楼来看,就比计生局强了很多。原来的计生局不过是在一座低矮的三层小楼内办公,显得寒酸落败。人员编制也不过是那么几十个人而已。而教育局则不一样,教育局则座落在这个城市教育园区的显要位置,七层高的办公大楼显得气派十足,门口还有两个造型别致的石狮子,体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威严。人员编制也大相径庭,整个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员工2万余人,下辖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数十所,光教育局机关就有工作人员百人以上。教育局和计生局相比,就好比凤凰比乌鸡,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最关键的是两个部门的经济实力也大不相同。教育系统每年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都达到数千万,而计生局能有十数万已经不错,真是捉襟见肘,不值一提。所以,教育局长在这个城市里俨然就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所辖各个学校的领导任免,可以主宰系统内任何一个教职员工的命运前程。教育局长在这个权力帝国中,就是一个土皇帝,而局长司机,则是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
关于这一问题,赵刚开始时意识得并不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自觉地感受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权力的中心,这个中心以朱士强为圆点,渐渐地扩散开来,衍生到各个层面。
赵刚在冷眼观察着一切,毕竟他步入官场的时间还不长,以前在计生局也是浅尝辄止,有些认识算不得深刻。不过每一个步入官场的人,任凭他再单纯也会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任凭他再有棱角,也逐渐会被磨平。官场好比是一个人性的再造机器,无论是什么样的坯子和性格,来到这里,时间久了,都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当然,此刻的赵刚,对这一点还没有意识到。他就像一个不经事的孩子,误打误撞地闯入了完全陌生的领域,完全凭着感觉在摸索前行,未来等待他的是什么,一切都还未知。
其实朱士强就任教育局长压力还是很大的,毕竟他也是力排众多竞争对手,最终脱颖而出。至于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动用了多少关系,这是他永远都会保留的秘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就是,一定要烧好自己的“三把火”,否则会有很多人看他的笑话,包括那些竞争对手们。
没到教育局就任之前,朱士强就曾听说教育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单位,各种矛盾纠葛着,而且班子副手之间不和,经常会闹矛盾。加之摊子大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情需要处理。这就需要朱士强真得拿出魄力来,踢开这难踢的“头三脚”。
其实不光是外人在看着他,就是教育局内部的广大干部职工也在看着他。现在朱士强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个别地方浪费很大;基础教育投入不够,教学环境和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跟不上,尤其偏远乡镇,老师收入非常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所有这些,都等着朱士强来处理。
但朱士强却理智的思索,认为要想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根本上开始整治,首先应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很快朱士强就开始烧起了他的第一把火。朱士强先是和局党委班子成员一个个谈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谈话的时候,朱士强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其他人先说,他则笑眯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试图从他们的言行洞悉他们的内心。事实上这种方法很奏效,谈完一轮下来,朱士强已经对班子的每一个成员了如指掌。而且,他也快速地找到了矛盾的焦点,原来主管党务纪检工作的副书记徐向友和主管后勤工作的副局长付中强之间矛盾已久,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互相指责,谩骂攻击,矛盾激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能够对症下药了。朱士强的心里渐渐有了底。他又找到一些中层干部和学校的校长了解情况,通过座谈听取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朱士强知道必须化解徐向友和付中强两个副职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教育局班子抱成一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向他们晓以利害关系,让他们知道这样对立下去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为此,朱士强又特意找到徐向友和付中强分别谈了话,语重心长地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要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放下个人恩怨,为班子的整体利益考虑。当然,朱士强这些话说得比较隐晦,也比较诚恳。
朱士强说:“只要你们跟着我好好干工作,我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们,不过我也希望咱们的班子能够团结一致,不要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只要你们能听我的,服从我的领导,不整事、不闹事,那么该让你们得到的利益一定会得到,但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绝对不行。朱士强这话也说得万分严肃,他毕竟做了多年的一把手,深谙领导艺术的精髓,知道既要给他们甜枣吃,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狠狠地抽他们一鞭子。
徐向友和付中强岂能不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身在官场这么多年,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的。这从政的人都知道,有些时候副手之间闹点矛盾还有情可原,如果副职领导跟一把手过不去,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弄不好也会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所以在朱士强跟他们几次谈话,软硬兼施之后,也都渐渐表示了妥协,愿意听从朱士强的领导,共同把教育局的工作干好。
班子的问题解决了,朱士强很快又烧起了他的第二把火,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朱士强责成机关党办和纪检监察室以局党委的名义一连下发了三个通知,加强局属各单位的作风建设,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对于长期旷工、作风涣散的人,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并且在工作时间内,不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否则即刻通报批评。
朱士强的这种做法让教育局的广大教职员工很不理解,认为朱士强这是没事瞎折腾,这么多年了,教育系统的工作作风就是这样,他朱士强来了就能改变吗?在大家看来,朱士强这纯粹是扯淡而已。然而,正当大家以为朱士强的整顿不会见什么效果时,突然就有一个机关科长因为工作时间饮酒被停职,然后接下来教育系统内又有4名老师因为长期不上班被辞退,这下大家可知道朱士强动真格的,绝非说说而已,一时间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机关学校的工作作风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变。
为了以正视听,朱士强在一次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说:“有些同志对我们的整顿作风工作很不理解,殊不知作风问题不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现在我们教育系统在外面的形象及口碑并不好,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不高,整个中海市近百万人口,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工作作风,那么教育系统的形象就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朱士强坐在讲台上,面对台下数百双眼睛,他的讲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让所有人的神情都为之一振。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领导,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朱士强讲话,大家不禁窃窃私语,不知道这个新领导来了,将会带给教育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无论教育系统怎么整顿,发生多大的事儿,都是与赵刚是无关的,他的任务就是给朱士强开好车。当朱士强坐在会议室的讲台上慷慨陈词时,赵刚则在楼下的车子里,悠闲地听着音乐,感受着日子的恬淡与自得。
来到教育局的这一段时间里,赵刚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教育局是一个大系统,有着各种丰厚的资源,非计生局这种小单位所能比。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和机关里的各个同事相处都比较愉悦,大家都很喜欢他,对他的评价也都比较高,说别看他给一把领导开车,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不像有些司机那样趾高气扬。这些评价对赵刚很重要,说明他已经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想当初在计生局的时候,同事们也是这样评价他。这倒不是赵刚有多么刻意想要做好,最主要还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天生热情开朗,待人比较真诚。不像有些司机给领导开个破车,就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起来,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朱士强到任没多久,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用权行为,他又烧起了第三把火。针对各重点中小学择校生收费问题,朱士强明确规定没有教育局的最后审批,任何人没有权力往重点学校调入学生。另外责成局纪检监察部门严查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一经发现老师办课外补习班,核实后将立即开除公职。朱士强的高压政策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一片叫好声,但却遭致了教育系统内部一些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者,原来靠学生转学都能赚不少钱,却被朱士强堵死了财路。那些常年办班收费的一些老师,更是暗地里偷骂朱士强,说他简直是克星,把他调到教育局来干嘛,以至于自己都没有好日子过。
当然,朱士强也懂得有张有弛的道理,一方面加强了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一方面也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待遇。他跟市政府协调,通过市财政为广大教职员工涨了大约20%的工资,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朱士强的这个举动深得广大基层一线教职工的心,大多数没有灰色收入的教师对朱士强的这个举动非常欢迎,这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就这样,朱士强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教育系统的风气大为好转,同时,他也让一些人领教了他的厉害。不过还好,他的改革措施赢得了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社会上的老百姓对他的改革措施也是一片叫好声。虽然这些改革措施损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但是他们拿朱士强也没有办法,朱士强刚到教育局来,也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里,况且朱士强的改革措施全部都是出以公心,任凭谁也说不出啥来。
就这样,朱士强顺利地踢开了头三脚,他不但打开了工作局面,还巩固了在党委班子中一把手的地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赵刚亲眼目睹了朱士强教育改革之后的一系列成果,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赵刚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朱士强是成功的,他属于那种具有开拓精神、敢想敢干、年轻有为的类型。现在朱士强在教育局的地位愈加牢固,他每天坐在车子里指挥着教育系统的千军万马,感觉就好像是一个淡定的将军。赵刚看到朱士强从容不迫地处理着事情,很多重大事情在谈笑之间就被决定,那一刻赵刚的心里很是羡慕,他觉得这样的男人才是男人,他幻想着,如果有一天也能像朱士强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那该有多好啊!
如果说在此之前赵刚还不太成熟,对自己的前程和未来并没有想太多,可如今却不同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参照,他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像朱士强这样活着,宁肯轰轰烈烈,也不要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