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後記

字體:16+-

我相信每一位能看到這裏的讀者,不管您對這部小說的評價如何,至少都是被這個故事吸引並堅持看完的,所以,我很榮幸在這裏遇見我和張旭老師的知音。我是本書的第二作者汪詰。我的第一專業是撰寫科普文章,寫科幻小說則是我的第二專業。

我想給你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小說是怎麽出爐的,為什麽會有第一和第二作者。

2014年的某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地球被一顆小行星撞擊後幾乎毀滅,宇宙飛船帶著人類的基因踏上了飛向外太陽係的征程。經過數百光年的漫長征程,飛船終於降落在了一顆宜居行星,幸存的人類在這顆星球上重建人類文明。夢醒之後,我就生出了一個念頭,想以此為題材創作一部長篇科幻小說。

這似乎並不算一個新穎的科幻題材,例如王晉康老師的《水星播種》也是一個在外星球上重建文明的故事。但我覺得,對於科幻小說來說,大題材相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幾乎所有的科幻小說都可以歸屬於為數不多的幾種大題材下。比題材更重要的是講故事的方式和故事中的人物、情節。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都醉心於如何把這個故事的結構安排得更精巧,讓它呈現出更豐富的懸念和反轉。同時,作為一名科普作家,我也有責任讓這個故事盡可能不違背已知的科學定律,並且邏輯自洽。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時間,我寫完了這個故事的梗概。然後,我摩拳擦掌,準備正式開始創作小說。

寫一部長篇小說很難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因此,我需要一段完整的幾乎不受打擾的時間。但很遺憾,我在寫完了小說梗概之後,就一直沒能規劃出這樣一段時間,總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於是,這篇小說的梗概就這麽存在我電腦中。一天又一天,但我始終沒有忘記,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的框架。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