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後
兩年來,汪若山帶領的天眼SETI項目組以1000多萬個不同頻率對太空進行著細致的掃描,他們已經對銀河係中將近2000萬顆恒星進行了定向探測。現在的瓶頸是數據分析的效率,盡管汪若山已經竭盡所能利用國內所有大型計算機中心的空閑時間對天眼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但效率還是不夠。
方涵則仿照美國的SETI@Home計劃,正在主導建立一個SETI@China的計劃,試圖把中國所有家庭的電腦和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器都利用起來,在這些電腦和服務器空閑的時候協助分析天眼的海量數據。
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找尋到外星文明信號的蛛絲馬跡,對此,汪若山是有著充分心理準備的,畢竟2000萬顆恒星相對於銀河係的幾千億顆來說,依然是冰山之一角。
除了SETI任務,握手計劃依然在順利地進行,天眼每天都要定期接收來自蛇夫座方向旅行者1號傳回來的信號。
今天接收到的旅行者1號的信息中突然夾著一個特別的信號,這個信號的頻率完全不同於旅行者1號使用的頻率,若不是天眼超寬的監聽頻段,是不可能發現這個信號的。值班小組立即將此事報給了汪若山博士。
很快,汪若山和方涵都來到了測控室。
這是一個明顯的脈衝信號,波長在1納米左右,間隔周期是4.29秒。
方涵:“有點怪,從波長來看,這應該是一顆剛剛生成的脈衝星,但是間隔周期長得有點過分了。據我所知,我們已經發現的所有脈衝星的間隔周期還沒有超過3秒的。難道是旅行者1號抽筋了?”
汪若山:“不可能,旅行者1號從理論上來說,不可能產生如此高頻的信號。信號源來自旅行者1號方向,這是確定的,但從信號的頻率和精確的間隔周期上來看,不像是非自然產生的信號。照理說應該是顆脈衝星,但這個間隔周期確實有點長了,不過,或許我們發現了一種新類型的脈衝星。而且,這顯然是一顆剛剛誕生的脈衝星,要不是我們兩年來長期盯著同一個方向,是沒有這麽好運氣的,在我印象中,到目前為止,國際同行還沒有宣布過類似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