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炸彈

導讀 在無止境的憂鬱中追求片刻的幸福

字體:16+-

輔仁大學日語文學係教授 黃翠娥

生平及文壇定位

梶井基次郎生於1901年2月,卒於1932年3月,享年31歲。從高中時即為肺病所苦,也曾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前往伊豆的溫泉旅館療養。

梶井生前在文壇上並未受到過多矚目,主要的理由是,從大正時期到昭和初期,可說是日本純文學界大豐收的年代,有自然主義、白樺派、耽美派、新思潮派的大將,以及其他的文壇名家。而隻產出20篇左右的極短篇作品,且多發表於同人雜誌,這樣的梶井在當時自然較難受到青睞。但是梶井過世之後,其作品的獨特魅力逐漸受到關注,前輩作家如川端康成、橫光利一、萩原朔太郎,以及同輩的小林秀雄、井伏鱒二、三好達治等都給予其極高的讚譽。依據鈴木貞美的研究,梶井的存在給予了在陰鬱的二戰期間對藝術仍懷抱夢想的青年們莫大的支持;而下一代作家如埴穀雄高、野間宏、島尾敏雄、小島信夫、中村真一郎、三島由紀夫等也受到梶井寫作風格的影響。今日,梶井在日本現代文學中已被視為具有“古典”的地位,作品多被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另外,通過翻譯,他也開始成為海外讀者所親近的作家。

創作曆程與主題

梶井一生與肺結核纏鬥,其文學作品即是關於在肉體惡化的狀況下如何注視到自己生命內麵的一種記錄。以下依據他在東京帝國大學就學期間、伊豆湯之島靜養期間、回鄉養病期間三個階段來介紹其主要的代表性作品。

一、東京帝國大學就學期間

梶井的處女作當數1924年10月完成的《檸檬》,翌年刊登在同人雜誌《青空》創刊號上。內容述及主人公把從水果店買來的一顆檸檬放置於京都丸善書店的畫冊上頭,將之想象成一顆炸彈,並幻想炸彈爆炸:“這該會多麽有趣啊!……這樣一來,那家令人拘束的丸善書店也會被炸得粉碎吧。”此時這顆檸檬頓時化身為足以反製這個令人窒息的世界的最美麗也是最有力的武器,梶井以此想象來拂去心中長年累月的憂鬱。最早對本作品做出評論的小林秀雄認為《檸檬》的主題在於呈現“近代知識分子的頹廢與衰弱”,而作品的特色為“具有童話般栩栩如生的風味”,並且“在戲謔中完成了自己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