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往事不回首,余生不将就

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字体:16+-

当一个人做选择之前,那万般的踟蹰与焦灼,那种翻来覆去的拉扯只有自己知道。

有时候,当你把做好的决定告诉他人,他人往往会觉得突然,其实没有什么突然,当我们在做一个决策前,通常已经打了无数次腹稿。

自然,也很少有人悟到,当我们做好选择时,我们所要面对的自己,是离开了貌似熟悉的圈子、套路、人事物,是拥有一种莫名患得患失的心境的自己。

而这种患得患失,在答案出来之前,往往需要维持很长的时间。那种揭晓答案的过程,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极度漫长和煎熬的。总会有一个节点,你突然有了信心说,对,没错,当年我那样做是对的。做完选择后自己也没有怎么,但是,那一刻内心充盈且满足。当然,必然也有可能,自己过得比那个离开的过往,更加沮丧。

还记得老套的比喻: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老人家会说:“你确定想明白了吗?那条路很艰难哦!如果你没有想明白,我劝你还是再想想。”

老人家从他们的过往出发,来劝诫年轻人,是一种关爱。可是年轻人如果全听长辈的话,那还像是个地道的年轻人吗?这个世界是怎么发展的呢?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老一辈的东西,我们总想发明我们的规则,我们想做新时代的规则制定者,我们不认同老人家的那套“道理”就一定是对的。

那些丧到不能自已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这么丧?我自认为是一个相当“虎”的年轻人,不太喜欢听规则,不太喜欢听“你应该”的句式。活了这么大,靠的就是任性、嘴贱、胆大、脾气差。近几年,年轻人越来越丧,我悟到了很多东西,我自觉比以前更敬畏生命,更理解父母,更感恩他们带给我的好的品质。

我这么大大咧咧的性格,有一天突然明白,我这么任性,就是因为我和父母之间有奇妙的默契,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因为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底气去任性,去选择自己内心愿意选择的东西。我还得庆幸小时候教我画画的老师,那个有大大窗户、冬天总是有很大的太阳照耀进来的、总是有邓丽君背景音乐的画室,和那个穿着大头皮鞋、留着有范儿的长发的美术老师,是因为有那样的影响,我才会有这么自由的灵魂。

最近我习得几个词语:脆弱,崩溃,踟蹰,煎熬,**,无力。不爱示弱的我,现在觉得能明白和感受这几个词语,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不觉得它们是贬义词,或者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些,才会知道幸福和快乐这样的词汇,体会起来才会足够畅快。

昨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了想,我应该是能冷静思考,思考到穷尽我思维里的可能,然后凶猛地去行动,目标导向的人。回答完,我想起我同事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创业就是超凶的,嗷呜!”我觉得人生也是一样,这里的超凶,就应该是昂扬地向前,Move on!

我做大的决定都是随心。实际上,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得有失,我们都会经历选择前的犹豫不决和选择后的患得患失,这不是病,这是人之常情,我不爱后悔,主要是觉得后悔没有什么意义。而换取那个能鉴定到底后不后悔的答案,时间太长,所以当我们做了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调整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态,然后去all in这个新的选择,让它朝着你想的答案进行。

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告别了那个胆小的自己,去迎接和尝试新的事物,我们跨过了**,我们拒绝等待,我们在向着所期许的未来的自己,又迈进了一步。

打败曾经的自己或许比打败别人需要更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