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育社会:培养“百岁人生时代”的赚钱力

华为的员工教育

字体:16+-

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化企业的共识。中国的华为就是通过员工教育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2018年,华为的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苹果成为世界第二,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我在20年前曾经访问过华为在中国深圳的总部,对这家公司以技术人员为中心的方针感到十分惊讶。后来,我又带着50名左右的日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再次访问华为,当时我就觉得华为必将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

毫无疑问,华为属于“破坏者”。2017年华为在日本招聘软件工程师,入职第一年的月薪就高达40万日元,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当时日本软件工程师入职第一年的月薪只有20万日元左右。但是,我觉得“日本人被华为耍了”。因为华为在中国深圳招聘软件工程师入职第一年的月薪是75万日元,所以日本人拿到40万日元的月薪根本不算什么。

华为不但给予员工丰厚的薪水,在员工教育方面也毫不吝啬。

比如为了共享企业的隐性知识,华为在公司内部开设了一个被称为“华为大学”的培训机构,在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培训中心,积极地培养ICT人才。

培训机构的讲师由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与其他人分享最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华为还会给每一位新入职的员工都配备两名指导者。其中一人负责进行日常业务指导,相当于新员工的师父;另一人则负责教会新员工如何作为一名华为人生存下去,相当于心理辅导员。

负责指导日常业务的一般是年轻员工。这和由资深员工教导新员工业务的日本企业完全不同。因为在信息技术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资深员工的工作方法很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

华为如今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美国最为忌惮的高科技企业,正是因为其拥有完善的员工教育体制以及公司内部“知识共享”的文化。华为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将业务报告发送到指定的系统中供其他员工随时查阅。这样一来,华为的员工就可以随时利用他人的工作经验来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

在日本的企业之中,员工只需要向自己的直属上司进行业务汇报,就算工作出现问题,也只会得到上司的指正。但华为将员工的经验在公司内部共享,其他员工如果想了解详细内容的话,可以直接找本人询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员工分享的业务经验得到其他人的肯定,那么这名员工的人事考评也会得到加分。这种机制提高了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