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福特于A型车上第一次尝试汽车装配。他根据需要派人给固定的装配台送来各种零部件,然后(通常由一个人)在装配台上将整车组装起来。
后来,经过数次建模,福特自主研制了T型车。T型车设计巧妙,需要更少的零件和更少的熟练工人,这使它在竞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福特的T型车使用了多个装配平台。因此,工人们可以从一个平台走到另一个平台,每个平台都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因为每个工人只需要学习一种装配技能,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也就把每个任务的装配时间从原来的8.5小时减少到仅仅2.5分钟。
1896年,亨利·福特制造了第一台试验车——四轮车(福特T型车)。
福特很快意识到,从一个平台走到另一个平台还是很消耗时间的,因为速度较快的工人挤在速度较慢的工人后面,造成了人员拥堵。1913年,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福特公司安装的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解决了这个问题。汽车零部件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每个工作平台旁的工人身边,无须工人在工作台间来回走动。通过这种方式,福特公司将工人的每个任务装配时间从2.5分钟缩短为不到2分钟。
福特T型车的革命性创举是使用了装配流水线。福特公司使用装配流水线制造的T型汽车,其一周的产量竟比其他汽车公司使用老工艺流程一年的产能还要多。
第一条流水线由金属带组成,车轮放在金属带上传送到每一个工位。这些金属带固定在皮带上,由皮带组成的传送线根据车间长度翻转——转向地板,然后由终点回到起点,往复循环。到20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每10秒就能生产一辆T型汽车,每天产量超过800辆,T型车产能激增。
德国曼恩集团的鲁道夫·迪塞尔(Rudolf Diesel)热衷于研究发动机。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甚至还发明了太阳能空气发动机。他于1894年申请了柴油发动机的专利,但他几乎没能活着看到自己的发明成果。当他的实验引擎爆炸时,他差点被炸死。然而,他发明的引擎证明了燃料没有火花可以点燃。
装配汽车所需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急剧减少引起了全世界制造商的兴趣。福特公司的大规模生产方法主导了汽车工业几十年,并最终为几乎所有的其他制造业同行所采用。虽然现代科技水平已经使许多改进成为可能,但是在今天的汽车工厂,第一条流水线的基本概念依然没变。零件仍然由固定的装配工安装,而车辆则沿着一条长长的、蜿蜒的生产线路输送。可喜的是,现在机器人系统已经取代了许多人工。
早期汽车发明者
1860年,比利时机械工程师艾蒂安·勒努瓦(Etienne Lenoir)发明了第一台内燃机。
1876年,德国制造商尼古劳斯·奥古斯特·奥托(Nikolaus August Otto)开发了四冲程“爆炸”发动机。
1885年,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实验车。
1885年,德国制造商卡尔·本茨(Karl Benz)推出了一种三轮机动车。
1887年,“奔驰”成为第一辆向公众销售的汽车。
1895年,法国人埃米尔·莱瓦索(emile Levassor)改变汽车老套的机械结构,将发动机置于汽车底盘的前部。
1896年,查尔斯·杜里埃(Charles Duryea)和弗兰克·杜里埃(Frank Duryea)生产了杜里埃汽车,这是美国第一辆商业汽车。
大部分汽车零件都是由钢制成的,钢材一直是汽车的主要材料,即使在轻量化要求加大的今天,这一格局也仍未发生变化。这里的钢材更多指的是高强度钢,先进的高强度钢(AHSS)具有比传统钢更复杂的内部结构,比传统钢更能减轻车身重量。随着轻量化概念地持续升温,传统材料将会面临大范围的被轻质材料更新及替换。而轻质材料之间也将掀起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在轻量化趋势的影响下,各种新型材料,如塑料、钛、铝、碳纤维等复合轻质材料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汽车。采用轻质材料的汽车重量减轻了30%。随着燃油价格持续上涨,汽车驾驶员们选择购买更轻、更省油的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选择或将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