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不少名士将数字入诗,成为佳话,而有人将数字用在书信中,其表情达意又是另一番滋味。
相传汉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成婚不久,相如就辞别娇妻,赴京做官,多情的文君痴情地等了五年,等来的竟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数词家书,聪颖过人的文君读懂了夫君信中的意思,家书中无“亿”谐音,表示丈夫已情有所钟,另有所爱,于她“无意”了,只不过羞于直说。她只好当即复信:
(
)别之后,(
)地相思,只说是(
)(
)月,又谁知(
)(
)年。(
)弦琴无心弹,(
)行书无可传,(
)连环从中拆断,(
)里长亭望眼欲穿,(
)思想,(
)思念,(
)般无奈把郎怨。
边读边想
就是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填入括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