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需要在公共场合讲话,也就是演讲,比如求职面试、竞聘职位、工作述职、汇报说明、总结报告、发表意见、主持活动、商务谈判、宣传产品、激励员工、接受采访、会议发言等。当众讲话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公共场合演讲都要自信满满,而恐惧是良好表达的天敌,一个人在“不敢说”的前提下是“说不好”的,唯有卸下恐惧的包袱,在语言中注入自信的力量,你才能成为一个敢于表达的人。
然而,令不少人苦恼的是,人们对于当众讲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对于那些初学演讲的人来说,恐惧心理尤为明显。
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毕生都在训练成人有效地说话。他认为,成人学习当众讲话,最大的障碍便是紧张。他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登台的恐惧,增强勇气和自信。”
事实上,在公众面前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即便是那些TED演讲大师也都经历过,只不过他们更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紧张能使人大脑皮层兴奋、开发潜能,许多专家认为紧张、压力是激发潜能的有利因素,紧张不见得是件坏事,适度的紧张不但无害,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适度紧张会让我们重视听众,重视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会懈怠。只要你在乎听众,想给听众留下好印象,自然就会重视你的讲话,不会完全放松。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演讲家终身没有消除演讲的紧张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反而会增强表达的效果。
TED演讲大师给出建议:对于那些初次登台的演讲者或内心紧张的演讲者,要想放松自己,在开始演讲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为此,你可以在演讲前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然而,如果紧张变成过度紧张,就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了,因为它会造成思维停滞、言辞不畅的后果,为此,我们需要把它降低到一定程度,让它成为一种助力而不是阻力。
那么,这一点该怎么克服呢?对此,你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
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像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2.积极暗示,进而淡化心理压力
你不妨以林肯、丘吉尔这些成功的演讲者为榜样,他们的第一次当众演讲都是因紧张而以失败告终的,并在心里自我暗示:紧张心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不能避免的,我不该害怕,我只要做到认真说话,就一定能说好。抱着这样的心理,你的紧张心理会慢慢缓解下来。
3.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充分,自然能自信上场。也就是说,在开口前,你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怎样才能表达好,做好这几方面的准备,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可能有些人会说,事先练习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演讲时会显得不自然,只有第一次从口中流出的思想才有新鲜感。其实,这是肤浅的说法,要想真正使话说得自然,就要练习,而且要不止一次的练习。不得不说,一些人只是在去演讲的路上才草草地将稿子看一遍,他们不会显得自然,只会显得毫无准备。
2013年参与TED演讲的表演艺术家和音乐家帕尔默曾说过:“试着重复做一件事,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驾轻就熟,而是要让它融入你的灵魂。”帕尔默2013年的TED演讲“请求的艺术”十分成功,该演讲视频在TED网站上发布后,在几天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一百多万的点击量,一周后,她在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长文,她感谢帮助她获得演讲成功的幕后人员。的确,一场成功的演讲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用心的准备,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4.“漠视”听众,不必患得患失
法拉第不仅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在演讲方面取得的成功,曾使无数青年演讲者钦佩不已。当人们问及法拉第演讲成功的秘诀时,法拉第说:“他们(指听众)一无所知。”
当然,这里,法拉第并没有贬低和愚弄听众的意思。他说的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建立信心,才能成功表达。
事实上,可能很多人在当众演讲的时候,过多地考虑了听者的感受,害怕听者能听出自己的小失误,其实,你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说话时,谁都可能犯点小错误,没有谁会放在心上。再者,即使讲错了,只要你能随机应变,不动声色地及时调整,听者是听不出来的,何况,即使有人听了出来,也只会暗暗钦佩你的灵活机智,对你会有更高的评价。
任何人在演讲前,都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并学会一些消除恐惧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消除表达时的恐惧,成为一个会说话、会表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