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自控力:打败拖延的有效方法

害人不浅的“习惯性怪圈”

字体:16+-

坦白说,没有一个人是心甘情愿成为拖延症患者的,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益处。拖延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初,也是抱着美好的愿景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怎么回事,心态就产生了变化,最后还是没能按预期高效地完成。导致未完成的因素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都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也被称为“拖延的习惯性怪圈”。

每个人的拖延过程的周期都不同,有的长,有的短,但都是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以一个失望的结局告终。很有可能,他在过去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都一直在这个怪圈里挣扎,却从未找到出口。我们不妨还原一下这个过程。

Step1:这次肯定能做到

最初的阶段,信心满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虽然心里明白,完成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心里还是相信自己会尽全力。

Step2:是时候开始了

坚定了信心后,并未及时投入行动中。此时,事情开始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只是拖延症患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个美好愿望已经不复存在了。可他还是会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还来得及。这个阶段,焦虑的情绪会出现,压力也会随之而来,但因为还有一些时间,所以并没有太过担忧。

Step3:还能够完成吗

又过了一段时间,行动依然没有开始。这时,美好的愿望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怀疑:我还能完成吗?一想到自己可能完不成了,就开始紧张害怕,并冒出一连串的想法。

·“如果早点开始做就好了……”

这是一种自责,明白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内心生出了悔意。

·“做点其他事情吧……”

这是一种逃避,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但为了逃避这件事,就转而做其他的事情。或许,那些事情从前都未吸引自己,此时却很执着地去做,目的就是从中获得安慰:“至少我不是什么都没做。”

·“我没办法做任何事了……”

这是一种消沉的情绪,被拖延的事一直在心里装着,很希望找点事情转移注意力,可即便做了,也感受不到乐趣。

·“希望没有人发现……”

这是一种否认,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糟糕状况,希望用其他方式来掩盖。可能,会选择让自己看起来很忙,虽然没有在工作,却营造出一种假象,其实内心知道,这种忙碌不过是来掩盖事情被拖延的真相。

Step4:还有点时间

愧疚感占据了整个心房,可还是抱着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盼着能有奇迹出现。

Step5:是我不够好才这样

此刻,已经绝望了。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奇迹也没有出现,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怀疑:可能是我能力有问题,可能是我不如别人。

Step6:坚持还是放弃

到了这个阶段,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背水一战,要么干脆放弃。

选择放弃,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挫败感;选择背水一战,压力已经无法承受了,时间也很紧迫,最终的结果就是,用尽全力去完成这件事情,而没有机会去进行计划、思考、完善,把事情做到最好。

两个选择,两种结果,但都跟最初的愿望相距甚远,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自责和否定。易卜生曾经说过:“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就不稳固了。”可见,拖延带来的恶果有多可怕。

更糟的是,当这段难挨的日子结束后,虽然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并暗自发誓:下一次我一定早点开始做,绝不拖延!殊不知,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为不会再长出,可实际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长出来了。要对付拖延这件事,必须承认它、理解它,才能够慢慢地减少它、战胜它!别忘了,越抗拒,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