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自控力:打败拖延的有效方法

学会让时间变得“超值”

字体:16+-

有些拖延症患者,看起来比任何人都“勤奋”。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至少花12小时待在办公室里,看起来很忙,效率却一点都不高,临近回家还觉得有一堆事情没处理完,嘴里不停感叹着时间都去哪儿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拿破仑·希尔说得好:“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就会白白浪费掉,时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事实证明,成功和失败的界限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

时间是世上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就看谁会利用。一个人会不会利用时间,不是看他做了多少形式上的努力,而是看他有没有能力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产生最大的效益,在同样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要做的事。

按照常理来说,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60分钟。那么,在现实中,1小时究竟有没有60分钟呢?坦白说,没有。因为我们真正利用起来的时间,1小时中往往只是重要的几分钟、十几分钟而已。现在,我们不妨通过一个试验测试一下:一天中究竟有几小时是有效的?

找一个笔记本,把一天分成三个8小时的区域,再把每小时画成60分钟的小格。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随时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记录在表格里,连续做完一周,回头再来看,就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会知道如何去做事了。

我们时常会提到“事半功倍”,大致意思就是,花费一半的力量,得到数倍的效果。能够实现此目标的人,不一定都是非常聪明、行动特别快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懂得“一时两用”的人。

人是跑不过时间的,但只要会利用时间,也可以创造不少价值。谁善于利用时间,谁的时间就会变得“超值”。但凡在某个领域内表现出色的人,通常都有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习惯和方法,比如,善于进行时间管理。

美国一家知名公司的董事长赖福林就是一个管理时间的高手。他每天早上6点到办公室,先用15分钟阅读经营管理哲学的书籍,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年度内必须完成的工作中,思考该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制度。

紧接着,他会考虑一周内的工作,把本周的工作全部列在黑板上。之后,他会利用在餐厅和秘书一起喝咖啡的时间,与秘书商量几项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小到孩子入托,大到公司发展的方针政策,而后做出决定,让秘书操办。

这样的工作方法,让赖福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推动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效率源自优质的方法,而非无限地延长时间。所有的时间管理专家都不赞成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加班,那样会把工作的战线拉得越来越长。真正好的工作方法,应当是提高时间利用率,这样不仅能保证工作高效地完成,还能从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而不至于牺牲休息的时间。

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经提出一个“神奇三小时”的概念,即抓住早上5:00到8:00的黄金时间。如果晚上10点休息,早上5点起床,睡眠时间就是7小时;如果晚上1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睡眠时间也是7小时,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倡“早睡早起”,运用“神奇三小时”法则,战略性地调整一下休息和工作时间,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金钱能够储蓄,经验可以积累,唯独时间不能够保留。要成为高效能人士,必须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唯有善于掌控时间,才能从“忙碌”中抽身,摆脱拖延而无收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