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论时事

汉臣居满前

字体:16+-

乙亥正月十四日《申报》曰:“旧岁《邸钞》,知合肥李爵相由武英殿大学士,授文华殿大学士;湘阴左爵相授东阁大学士。无识者谓:‘文华,向授满人;东阁,未经开过。’不知国初时无论,即乾隆朝朱文端公、蒋文恪公,汉人,皆授文华;陈文恭、张文和,皆授东阁。略述掌故,以解其惑。”

庸按:殿阁之衔(《茶余客话》卷二云:“首中和,次保和,次文华,次武英,次文渊,次东阁、体仁。”按:乾隆十三年十二月甲申奉旨:“中和,未有用者,去之;加体仁。以三殿、三阁为定。”吾山说,未核),惟上所授。由阁晋殿,亦无孰满、孰汉定例。

乾隆朝,以汉人而授文华者:朱文端、张文和、蒋文肃(廷锡)、嵇文敏(曾筠)、赵泰安(国麟)、于文襄(敏中)、蔡文恭(新),凡八人;授东阁者:梁文庄(诗正)、张文和(允随)、蒋文恪(溥)、刘文正(统勋)、杨秋水(廷璋)、陈文恭、梁文定(国治)、王文端(杰),亦八人。《申报》述之不详,且误蒋文肃为文恪。嘉庆时,董文恭(诰)后,汉人无充文华殿大学土者。合肥得之。

而朝会班次,诏:文祥居李后,宝鋆又在左后。本朝官制;满、汉并设者,皆满居汉前(考雍正五年九月乙亥《谕内阁》:“满洲居首之大学士,在前行走外,其余大学士行走班次,应按其补授之日前后行走,不必分别满、汉。张廷玉,著在孙柱前。嗣后,补授大学士时,著将班次先后,请旨具奏)。近日,合肥、湘阴两公,则居宝、英二相之前,人以为异。

按:张文和公《澄怀园语》卷二云:“本朝定制:各部满官尚书,在汉尚书之前。延玉以大学士管吏部尚书事,特命在满尚书之前。雍正六年,公富尔丹管部条,富以公爵兼尚书,非他人可比。玉逊让再四,上仍命余居前。又朝会班次,大学士在领侍卫内大臣之下。上命玉在公、侯、领侍卫内大臣之上。皆异数也。”

庸按:文和所言“管部务”,即令之“总理”;理藩院、光禄寺、国子监、太医院,则称“管理”;鸿胪寺、太仆寺,则称兼官;銮仪卫,亦称“总理”。即非阁臣,亦列于满员之前,然皆满洲人。若同一殿、阁大学士,而汉居满前,则二公以前未有,洵二百余年之旷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