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学心机

4.择主而事:不在浮华,在于远谋

字体:16+-

良臣还要会择主,如果事庸君,良臣抱负难以施展,虽不是庸臣但也是悲臣;良臣如果事明主,其抱负就能得到实现,就能成千年功臣。

马援,字文渊,是东汉初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兄长为生。他胸有大志,兄长都对他另眼相看。他的长兄马况常说马援是大器晚成。马况病逝后,马援守了一年孝,他对待寡嫂极为尊敬,不正衣冠不敢入屋舍相见。

后来,马援成为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他押送犯人到司命府,罪犯一路上反复哀求,马援觉得怪可怜的,便私自放跑了罪囚,他自己为了躲避官府追捕也亡命于北地郡。后来,王莽大赦天下,马援仍留居当地从事畜牧,当时有很多宾客来归附他。马援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有雄心壮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几年后,马援因放牧而富裕起来,他拥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但是他却叹息道:“人生积蓄财产,须要赈济亲朋好友,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而已!”说罢,他便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兄弟故旧,自己只是穿了身羊裘皮裤。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正好碰上割据陇西的隗嚣收揽人才,招收马援入幕,拜为绥德将军,参与决策。当时,公孙述称帝于蜀郡,隗嚣满怀疑虑,联结汉军还是联结蜀军一时不能决定,便派遣与公孙述素来相识的马援先去蜀郡,观察虚实。马援来到蜀郡,以为与公孙述会一见如旧,欢语平生。谁知公孙述却设置了豪华的仪仗队,见马援到来,先彼此作揖后,便送马援到客馆居住,一面又给马援制作了华丽的衣冠,授马援为封侯大将军。马援忙起座说道:“天下久乱,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共图成败,反而修饰边幅,如木偶一样,这样怎么能久留天下义士呢?”回去后,马援便对隗嚣说:“子阳(公孙述字)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妄自尊大,不知远谋,不如专意东方才是!”

建武四年冬天,隗嚣再叫马援奉书去洛阳城。到达京都洛阳,马援由中黄门引见宣德殿。刘秀笑迎道:“卿遨游于二帝之间,今天见卿,真是令人惭愧啊!”马援忙顿首称谢说:“当今时代,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啊!臣与公孙述是同县人,从小友善相处,上次臣去蜀中,相见时,公孙述所备礼仪极盛。今臣远来到宫,陛下难道不怀疑我是刺客奸人,礼仪为何如此简易呢?”刘秀笑道:“卿非刺客,只是一个说客呢!”马援答道:“天下反复,盗窃声名的人不可胜数。今日见到陛下如此恢弘大度,如同见到高祖,才知帝王自有真的哩!”刘秀便挽留马援住在洛阳京都,常常一起出游。过了几个月,刘秀才派大中大夫来歙,持符节送马援西归陇右。

马援回来后,隗嚣常与马援同起同睡,详细询问东方流言与京师得失。马援因此进言道:“前次到洛阳,引见了十多次,每次与光武帝谈话都是从早到晚。光武帝确实雄才大略,与众不同,而且心怀坦诚,毫无隐蔽,豁达大度,与高帝智识相同。光武帝还博览经学,文辩无比真是古今罕见!”隗嚣反复说:“光武帝到底比高帝如何?”马援说:“略有不如,高帝无可无不可;今汉光武帝颇好政治事务,动必如法,又不喜欢饮酒。”说到此,隗嚣不满意地说:“依卿所言,比高帝还胜一筹!怎么说是不如高帝呢!”然而,隗嚣还是相信马援的话,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当人质。马援也携家眷一起到了洛阳。数月之中,马援并未得到要职。马援自以为三辅(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地区地广土沃,便上书请求屯田上林苑。刘秀自然准许。

后来,马援帮助刘秀击败了隗嚣。建武十一年夏,马援被拜为陇西郡太守,先后讨平陇西羌人、皖城李广。建武十八年,刘秀写玺书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刘秀常说:“伏波将军谈论用兵之道,与我不谋而合。”每有谋略,刘秀都重用马援。建武二十四年,六十二岁的矍铄老翁马援再次出征,在阵中病亡。刘秀听信了虎贲中郎将梁松的谗言,追夺马援的新息侯印绶。马援的棺柩运回来,妻子也不敢报丧。经前云阳县令朱勃上书讼冤,刘秀才允许马援归葬旧墓。

到了永平初年,马援的女儿被汉明帝立为皇后。汉明帝画中兴名臣像于云台。东平王刘苍观看了中兴名臣的画像后,对汉明帝说:“为什么不画伏波将军像呢?”明帝笑而不答。待到永平十七年,马援的夫人去世,才为马援夫妇起造祠堂。

点评:

要想取得成功,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我们就要学会“识时务”。只有全面深刻的对形势进行分析,有了准确的判断,我们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