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学心机

8.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字体:16+-

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论语》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为人处世,有了错误,只要能改过自新,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西晋初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有个叫周处的人,他父亲周鲂,在三国时的吴国当过鄱阳太守。周处青年时期依仗自己是贵家公子,又有一身好武艺,整天骑马打猎,逞强好斗,横冲直撞,扰得地方鸡犬不宁。人们既讨厌他,又惧怕他。

周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慢慢地,自己也觉得这么打发日子是不对的,况且到处惹人烦,人们都躲着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一天,周处遇到一位老人,那老人愁眉不展地在路上走着。周处便大声问道:“老头!现今天下太平,年成又好,你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老人听见这没有礼貌的话,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如今危害地方的三大祸害没有除掉,哪有快乐而言?”

周处听罢忙问:“哪三害?”

老人愤然说:“南山上有吃人的白额虎,长桥下有发水的蛟龙,还有横行乡里的你,岂不是三害?三大祸害没有除掉,哪有快乐而言?”

周处听了老人把自己列为三害之一,十分震惊,刚要发火,但转念一想自己居然成了地方的一害,为乡亲们所痛恨,可见过去走的是邪路,应该痛改前非,才不枉为人。于是他便对老人说:“如果是这三者为害,我可以除掉这些祸害。”

老人不相信周处的话,就激励他说:“你若能除了这三害,那真是鄱阳郡大喜事呀。说得容易,做到难啊!”

周处回家之后,稍作准备,就独自一人跑进南山,寻找猛虎。夕阳西下,周处与猛虎相遇了,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周处终于用佩刀杀死了这只害人虫。

周处回家稍歇之后,又来到长桥,纵身跳人江中,与长数米、性情凶猛、捕食鱼、蛙及人、畜的蛟龙大战3天,死蛟终于浮上水面。

当地百姓发现了死蛟,同时见周处下江3天没了踪影,都以为周处在搏斗中也丧生了。于是人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都说:“这下好了,三害一下子都除掉了。”

周处杀了蛟龙,返回乡里,原以为人们会感谢他,想不到人们在庆贺他的死,这才知道人们对自己的憎恨有多么深。他觉得没脸见人,于是到吴县去拜访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向他们求教。

周处见到了陆云,便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最后说:“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过去虚度了年华,现在已是成人了,恐怕学不出什么成绩来。”

陆云说:“你既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这就很好。古人常讲,早晨知道了错误,到晚上改正了就是可贵的。你现在正年轻,只要努力学习,仍是有前途的。一个人怕的是立志不牢,不要担心好名声传不出去。”

周处听了陆云的劝导,刻苦学习,严格修养,过了一年,不但知识丰富了,而且言行谨慎,谦恭礼让。一郡人纷纷向政界推荐周处。州府长官听说了周处的事,便招他去为官,让他施展才干,为国为民立功。

点评:

人难免会犯错误。《论语》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处世为人,如果有些错误,只要改过自新,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