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字体:16+-

李商隐是感情丰富之人,也是情路坎坷之人。相传,少年时,他曾因自卑忍痛拒绝了权贵令狐楚的女儿;之后,他对洛阳城一名为柳枝的女子动了情,却因急于赴京赶考未能给其承诺,最后柳枝另嫁他人;在玉阳山求道时,他与宋华阳心生好感,后因无法冲破世俗而放弃;最后,他得到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器重,并在其撮合下娶了其女为妻。

有人说,王茂元属于“牛李党争”的李党,他是因为看中了李商隐的才能,为了拉拢李商隐,才特意设计让李商隐娶了自己的女儿。从历史记载中看,此事确有可能。但无论这场婚姻的初衷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李商隐与王氏感情较好。不然,李商隐便不会写下那么多描写他与妻子王氏爱情的诗了。

王氏出身富贵人家,却性情贤良,全然没有大小姐的骄纵之气。李商隐年轻时追求功名,与王氏聚少离多,王氏却从无怨言,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家庭,这让李商隐很是感动,同时也对王氏心存歉意。

唐大中五年(851年)春夏期间,王氏因病去世。当时李商隐在外游历,所以对此事并不知情。数月后,李商隐收到了家中来信,方才得知此事,然而距离王氏去世已隔数月,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想到妻子重病之时自己不在她身边,妻子病故时自己仍然不在她身边,甚至连她的死讯都是隔了几个月才知道,这让李商隐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又加深了几分。

同年秋天,李商隐接到柳仲郢希望他能去四川任职的邀请,便简单收拾了行李,与其一同前往四川。因为刚刚失去妻子的缘故,李商隐在四川时常郁郁寡欢,对仕途也不再像之前一样热衷了。一天晚上,天空中下起了雨,这样的天气更加触发了李商隐悲伤的情绪。于是,他题笔写下了《夜雨寄北》一诗。

关于此诗,有些人认为是写给远在家乡的亲友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早日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心情,理由是当时王氏已故,即使李商隐真能回到家中,也是无法团聚和在烛下谈心了,所以不可能是写给王氏的。其实,我们从李商隐一贯的写作方式来看,此诗若是为了悼念王氏也并非不可,因为若是夫妻,在团聚的时候“共剪西窗烛”就比较贴切,若是和朋友一起,则差了些意味。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去,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巴山这里每夜都在下暴雨,雨水已经下得涨满秋池。

等我回到家中与你再相见时,我们再一同坐在西边的窗前,一边剪烛芯,一边聊一聊这巴山的夜雨吧。

远离了心爱的人,总叫人牵肠挂肚。每个夜里就会感到屋子里面冷冷清清,少了烟火气,也少了人气。在外的每一天都归心似箭,恨不得能够快点处理好眼前的事情,早一点回到家中与爱人团聚,可希望只不过是希望,现实也仍然是现实。

看着信纸上那娟秀的字迹,想象着你写信时的样子,定是双目含情,眼波流转。读着信中的字句,耳边仿佛响起你温柔的声音,轻轻地嘱咐我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信纸上散发着你的想念,你又可知我也与你一样,深深地想念着你。

一个人躺在空****的**。窗外阴雨连连,雨滴打在屋檐上,演奏出一首忧伤的曲子。有风溜进了房间,扰得烛火微微地摇动,忽明忽暗。恍惚中看见了你的笑容,一如往昔,明媚如暖阳。想起上一次回家,你与我在窗边聊着贴心话,轻手修剪结了蕊花的烛芯时那满室的温馨。刚想起身,一阵风来,吹熄了烛火,你的笑容也随之消失不见。整个房间又一次陷入了阴暗和冷清。我只能反复回味着你在信中写的每一个字,慢慢咀嚼着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离家时本想有所作为后风光凯旋,许你一世富贵安稳,怎想到天不遂人愿。你早早地离开,即便我真的取得了成就,没了你与我分享又有何意义?或许是你在家中等了我太久,期限已到,所以才会离开。早知如此,到不如当初收敛一些心思,多陪你一些。如今淡了心思,不想再为仕途奔波,想要回家,却没有你在的家可以回了。

若你我还有来日,若今生还能与你相聚,必然十分欢乐。此时,一切却都成为了奢望。只能在雨夜中想象着重逢的喜悦,想象着相拥的幸福,想象着你的温情,以此来安抚我这颗凄凉孤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