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喜欢寻仙问道,常与修道之人来往,其妻许氏对修道也颇有兴趣。一日,李白送妻子许氏去拜访隐居在庐山的女道士李腾空,途中突有所感,于是写下了《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出世的向往。
盛唐时期,由于皇帝对道教极为推崇,致使热衷于寻仙修道者颇多,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女性信徒,李腾空便是其中一位。李腾空的父亲是宰相李林甫,在朝中位高权重,只手遮天。同时,李林甫又是唐朝宗室,生就享有富贵荣华,李腾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也是衣食无忧,分外安逸。
李腾空过着旁人羡慕的生活,却并不因此觉得开心,也从未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她痴心学道,不爱荣华。相比于家中的美味珍馐,她更喜欢粗茶淡饭;相比于豪华的大宅,她更喜欢简朴的小屋;相比于奴仆成群,前呼后拥的日子,她更喜欢清净简朴的生活。于是,她离开了京城,在庐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很多人都觉得如此聪慧美丽、家境优越的女子,躲在深山之中过苦日子实在可惜。李腾空却过得心安理得,她每日自食其力,与世无争,虽然生活清苦,但内心安然。
李白的妻子许氏与李腾空有些相似之处,其父是前宰相许圉师,所以她从小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她本人却持有那种不慕荣华、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并且喜欢道学。许氏对李腾空不愿沦陷于世俗情欲之中的行为极为欣赏,对其人也非常佩服,想要去庐山拜访她,与她一同修道。李白得知妻子此意后,也非常支持,于是送她前往。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虽是为李氏而作,可我们在读这篇组诗时,也能感受到李白自己想要飞升成仙的愿望。他羡慕李腾空能够居住在一个远离尘世、不受干扰的地方,也向往李腾空正在过着的那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他支持妻子留在那里修道,他自己又何尝不想找一个这般宁静的地方,过他所渴望的修仙生活呢?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我的妻子,你若是想要去庐山寻道姑李腾空,应该去她搭建在庐山上的茅庐。她应是在那里用水舂提炼云丹以炼丹药,茅庐的边上定然还会种着一些石楠花。你如果喜欢她那幽静的居所,也可以留在那里,与她一同修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你是出身相门的女子,却偏偏喜欢学道修仙之事。你洁白的双手捧起一团紫色的云气,衣摆摇曳着,仿佛也生出了一缕紫烟。待你到了庐山屏风叠之后,你也就能够手持白玉鞭,乘坐仙鹤飞升成仙了。
很多人习惯把一些事说成“习惯了”。习惯了荣华,便难以再吃苦;习惯了挥霍,便难以再节俭;习惯了有人服侍,便难以接受亲力亲为;习惯了众星捧月,便难以接受孤独清冷。
这世上,有太多人习惯为了拥有权力和地位而争抢不休,甚至不惜抛弃理智、放下尊严,哪怕只有一时的风光,也要拼尽全力与人争个你死我活。只有极少的人愿意放下那些浮名,能够习惯用平常心看待平常事,用平常心做平凡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有平常心的人,修行之路才会是坦途,少受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