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上发生的金融危机,尽管细节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征却非常明显,其中高负债(高杠杆)就是典型。以18次金融危机前后债务的变化为例,尽管这18次危机发生的国家和时间都不一样,但是无一例外,在危机前都经历了债务的快速增长,并在危机发生当年债务达到顶峰,而在危机后债务迅速下降(图7-2)。
图7-2 18次金融危机前后债务变化
数据来源:BIS的实体部门(企业和住户)杠杆率。T为危机爆发年份,主要根据Laeven&Valencia(2008)。
债务是怎么升上去的?又是怎么引发危机的呢?咱们先玩个游戏,这个游戏许多电脑玩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大富豪》[18]。假设有ABCDE五个人,分别拥有初始资金100元现金,每个人有30股股票(也可以是房子、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等)。假设一开始的时候股票价格是10元/股,起初大家都是无债一身轻。资产净值的算法是(资产的总数×资产的价格+手上还有的现金-总负债),此时五个人净资产均为400(10×30+100)(表7-1)。
表7-1 初始状态
游戏正式开始,第一轮,A和B觉得股票会涨,分别向C和D买进10股股票。购买的行为推升了股票的价格,由原来的10元涨到12元(没有涨跌停板限制)。而购买股票的资金(120元)已超过A、B两人手中的现金,因此,A、B各借入100元。第一天收市后,由于股票价格上涨,每个人的资产净值都增加了60元,而且大家一模一样。A、B就是“活雷锋”(表7-2)!
表7-2 第一轮
尝到甜头的的B第二天开市后继续入场扫货,A是浅尝辄止。当然买股票的钱还是借。B又借了100元向C买入10股,这一买入行为刺激股价继续上涨到13元/股。不过第二天收市前,A和B要把前一天借的钱的利息给还了,假设利息是10%(10元)。由于股价上涨,大家身家(净资产)又都涨了。不过与前一天不同,敢于借钱的A和B身家已经超过了C、D,顺带拉上了啥也不干保持佛系的E(表7-3)。
表7-3 第二轮
第三天开市,连日的涨势以及暴涨的身家使B胆子更壮(动物精神),继续加仓买入20股。不过手头的“弹药”不足了,只剩下40元现金。没条件加仓,但这时,创造条件也要加仓,一个字“借”!要说银行怎么还愿意借,这都已经借了200元了。没关系!人家净资产可有490元呢,借个300元继续买!买!买!第三天收市,股票涨到14元,偿还利息后B还剩现金40元,不过净资产与胆小的C、D进一步拉大,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表7-4)。
表7-4 第三轮
第四天开市,刚从前一天的喜悦情绪中缓过神来的B发现了一个问题。第四天不管他干什么,都必须还利息50元,而手中只有40元现金,咋办?老办法继续借啊,所谓“借新还旧”。不过,这个时候借钱就有点被动的意思了,前两天就是不借钱手中现金也够还利息的,但从第四天起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借钱。当天还是继续加仓,要不股价咋涨上去啊。第四天收市股价继续涨,B的净值也涨,不过已经不是独占鳌头了,被A反超。没关系,关键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就行。但值得关注的是负债(700元)已经超过了净资产(540元)(表7-5)。
表7-5 第四轮
第五天开市,B手中的现金与应付利息差额扩大到了30元。只能继续第四天的老套路。就这么循环借下去,狂欢的盛宴仿佛可以永远持续下去。但真是这样吗?B的债务是在一天天膨胀,而股票的价格不可能涨到天上去,当所有的股票都被买完的时候(不包括佛系的E手上的股票),B的资产总值停止不动了(而且这个价值也只是理论上,因为市场上已经没有交易了,资产价值的评估只是按照上一轮的交易价格来算),但是负债却是呈指数增长(新增债务+利滚利)。你一定会问为啥B不卖点股票?说的轻巧,股票都在它自己手上,那么大的量,那么高的价格,A刚清盘,C、D当年那么低的价格都不买,现在指望他们来当“接盘侠”,可能吗?至于一直佛系的E,几乎都忘了还有这么个人存在!
那就降价卖吧?恐怕也不可能,一降价净值就下跌,还指望着靠净值借钱还利息呢。这就有点骑虎难下的味道了。为今之计只有继续借钱!可是债务不会长到天上去,万物终有极限,以债养债的结果只有一个,资不抵债,现金流断裂。
此时抛不抛售股票已经由不得B了。由不得B的还有股票价格,是打5折还是3折?恐怕只有天知道。
这里也可以顺便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常看到媒体说“市值蒸发了多少亿元”,这蒸发的钱去哪儿了?这个游戏可以很好解释这个问题。期初股票市值是1500元(150×10),就在B砸盘前一刻股票市值为2550元(假设股价为17元/股,150×17)。现金流断裂后,B打1折卖出,股票市值则为255元,相较期初市值蒸发1245元,钱去哪儿了?以17元交易的股票数量仅是20股,而不是股票的全部数量150股。B后来倒是打算150股全卖出去,卖价恐怕就不是那个价格了。一场大富豪游戏玩下来,所谓的净资产也不过是纸面财富,今天长到天上去,明天或许就跌到地壳里,能否创造财富取决于股票背后的公司,能够创造财富的公司也将以分红的形式回馈股东,这才是财富的增长。
可问题是由于银行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资产净值在信贷中占有重要地位,丝毫不亚于抵押品的作用。当净资产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负债的数量不会变化,而资产的价格却会发生极端变化,此时B这样的状况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普遍现象,市场离崩塌也就不远了。正如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在《桃花扇》里那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