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的物品,无法同频的搭档,会让旅行的体验大打折扣。
——【极简便签】
上次与妹妹一家相约出游,着实是没有玩尽兴。
虽然只是短途自驾,行程不过两天,可妹妹就像搬家一样,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大到被褥,小到饰品,看得令人头大。到了旅店,卸“货”就花了近40分钟,原本房间就不大,把她带的东西都安置进去,也就没什么下脚的地方了,来回走动都成了问题。
最麻烦的是离开旅店时,提前两个小时就在收拾。回去的时候,比来时的物品更多,因为在当地还买了不少东西。我也不能站在旁边看热闹,只好跟着她一起收拾。最后,后备箱被塞满的同时,副驾驶座位的空当处,也被塞满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想起了《围城》里的那个观点:“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艰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抛开婚恋的问题不谈,就拿旅行这一件事来说,同行的伙伴也是需要有相似的生活观、价值观,否则的话,旅途就会变成一场磨人的噩梦。
妹妹和我的关系平日里还不错,她也是一个善良实在的人,不会在生活中精于算计。但我们实在不适合一起旅行,因为对旅行的认识和追求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她要的是出门在外,像在家一样生活,去尝试各地的美食,再把喜欢的东西都买回去。在游玩的途中,我更喜欢沉浸在当下,而她要拉着我给她多拍一些照片。
以前,我也会在旅行中购物,但拼命买回来的那些东西,大都压了箱底、落了灰,没办法让它们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保持较高的出镜率。到后来,也就不再疯狂购买了,唯一会买的是快消品,如很喜欢喝的红茶、咖啡,从入手的那一刻起,就能让它们发挥价值。
我所理解的极简生活,是通过切断、舍弃、远离生活中那些非必需的人、事、物,从而看清生活的本质,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更自我、更愉悦的生活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携带有限的物品去旅行,选择适合的出行搭档,都是很重要的。过剩的物品,无法同频的搭档,会让旅行的体验大打折扣。
有关极简旅行,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在此做个简单的分享:
·简行李:只带必需的行李,双肩背更实用。
出门肯定少不了行李,可是,该如何判定行李多少呢?
我的方法是:一人一个旅行箱,一个双肩背,装满即可。有了固定的容积,自然就会下意识地精挑细选。通常来说,必需品就是身份证、手机、充电线、钥匙、洗漱用品、水杯、雨伞、换洗的袜子、内衣裤,外穿的衣物酌情准备,先以满足功能性需求为主。
比如,打算要去高原地区,防寒保暖的冲锋衣是必备的,至于漂亮的衣物,可作为次要的需求。重要的物品随身携带,双肩背容量大,且比单肩包背起来要轻松,适合旅行。
·简行程:随心自由行,少而精地游览。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选择自由行,近途的话可以选择自驾。跟团游的体验很不好,行程安排得很满,通常是走马观花式地去不同的景点。有些真喜欢的地方,停留的时间太短,容不得好好感受一番,就要催促着离开。相比之下,自由行要舒服很多,不一定要去多少个景点,一天只游览一处景观,全身心地去体验,就是最大的收获。
·简饮食:少吃油腻,卫生与健康放首位。
去贵州侗寨玩时,吃了当地比较油腻的火锅,饭后又吃了不少水果,结果导致腹泻两天,严重影响了旅行的质量。之后,我就长了教训,旅途中尽量吃干净的、清淡的食物,保证卫生与健康,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简购物:舍弃纪念品,只选喜欢的食品。
以前去玩,经常会带一些纪念品、特产、手信,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大都没什么用,放在家里就会沦为杂物。后来再出行,便不再把这样的物品带回来。但如果是喜欢的食品,如奶酪、咖啡、茶饮,这些我会少买一点,因为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简心情:多感受,少拍照,少闹情绪。
旅行是为了获得不同的体验,而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生气。既然暂时把工作、学业和牵绊都放下了,那就安心享受世界的美好,享受和亲近的人在一起的珍贵时光。在旅途中,偶尔发生点意外状况很正常,不要因观点不同而争执,更不必为小事较真,生活和旅行是一样的,都需要有耐心、相互包容。
在美景面前,多用心去感受,让身体亲近大自然。切忌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摆拍上,既浪费时间,又辜负了美景。如果只为了在社交平台PO照片,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去了什么地方,那就失去了旅行真正的意义。
极简旅行和极简生活一样,剥离了那些非必需的物品,我们更能认清旅行的本质,感受旅行本身带来的冲击与享受,并感受到自己的微妙变化。也许,一次两次的旅行无法让我们发生质的蜕变,但有了这样的理念,在下一次出发前,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