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41 每一个极简主义者,都不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

字体:16+-

当所有的想法都围绕着一个点,不去思考与之无关的任何东西,自然能收获一份平心静气。

——【极简便签】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过一句话:“痴于艺者技必精,痴于书者书必工。”

这句话意思是说:对技艺专心致志,技术就精通;对书法专心致志,书法必然漂亮。任何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学会专心,多方下注只会浪费精力,到头来一无所获。

每一个极简主义者,都需要专注的精神。但,究竟什么是专注呢?

说起这个词,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老生常谈,但实际真正理解的却不多。专注是一种境界,是必须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实现个人的目标。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

陶艺家露西惠,生于维也纳,活跃于伦敦,一生都在专注一件事,那就是陶艺。

从20岁开始,露西惠就在维也纳工艺学校学习陶艺,23岁在维也纳成立自己的陶艺工作室,一步步成为顶级陶艺家。直到88岁第一次中风,她才不得不停止工作。她用一生的时间去做陶艺,创作生涯长达60年。

从一个美丽的女孩,到满头华发的老人,照片里呈现出的是岁月的印记,但露西惠专注和清澈的眼神,却始终未变。她的专注和坚持,甚至已经浸润到了生活中,比如跟朋友聚会,她一次只约见一个朋友。她说,这样才能专注于跟别人谈话。

露西惠的作品,看似平静如水,但都散发着异常澎湃的感染力。

她的理念透着淡淡的极简风:“所有的一切都无须被附加太多,那些陶碗如此,生活也如此。”显然,她拥有的不仅是工匠的手艺,还有一颗心无旁骛的匠心。

人的欲望和涉及面多了,心思和精力就会分散,内心的志向就会被遗忘或衰退,而志向和目标不明确就使自己变得糊涂,自然很难成就事业。那些学有所长的木匠师傅,最初都是从拉大锯开始,一拉就是两三年。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为什么要花费那么久来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心平静下来,去掉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

对我们芸芸大众而言,如何才能在工作中秉持极简与专注呢?我想,还是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说,前者更倾向于对人生和职业的规划,而后者更倾向于做事的方法。

广义上说,要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门技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穷尽全力往往也很难掘得真金。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比那些多才多艺的人更容易做出成绩。

狭义上说,要专注一件事,认真不分心。卡耐基在对100多位在其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事实:成功人士都具有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优点,至少在一段时期里要专注于一件事情。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不要把精力同时集中在几件事情上。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个时期只设定一个重点。思考最大的敌人就是混乱,把心力分散在太多事情上,会降低效率。把一件事情出色地完成后,再去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解决下一件事。如此,便不会因为事务繁杂,理不清头绪,顾此失彼。

·在同一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

现在的社交软件种类繁多,很多人坐在工位上的第一件事,不是查看工作计划,而是打开社交软件和网站,或是一边工作一边聊天,晃晃悠悠一天就过去了,工作效率很低,甚至完全游离在工作状态之外。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抵制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你的任务。待完成了手上的工作后,再花十分钟来休息,此时不妨换换思路,看看网页消息、处理邮件等。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把宝贵的精力无谓地分散在许多事情上。人的时间、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累,多半都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累。若能像工匠一样简单、专注、细致,所有的想法都围绕着一个点,不去思考与之无关的任何东西,自然就能收获一份平心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