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文集 第4卷 空洞

13 自行車上的風景

字體:16+-

礦區無平路,地勢隨山形而起伏跌宕,高低不平,騎自行車就格外吃力。再加上礦務局不同於坐落在平原上或城市裏的企業,上下班以及吃喝拉撒睡都不離開礦區,故騎自行車的人很少。

也正因為這樣,焦安國創造的“自行車上的風景”就越發引人注日。

無論卓欣運上什麽班,下班後走出車間的時候,一定會看到焦安國推著永久牌自行車在等她。愛情洋溢著巨大的能量,無論是什麽天氣,雷電交加也好,揚風攪雪也好,焦安國總是一股勁。

戀愛中人本來就有蠻勁,有邪勁,越是爬大坡費大力,才越能證明自己的力氣和忠誠。而在下坡的急速和驚險中,更能向戀人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勇氣。

自行車是外國人發明的,原名叫“腳踏車”,一傳到中國就好像不“踏”而“自行”。因為中國人靠兩隻腳走路是出了名的,“鐵腳板”、“飛毛腿”、“神行太保”之類的人物層出不窮。特別是山裏人,一旦蹬上腳踏車,輕鬆得真像不用蹬車就能“自行”一樣,中國人遂把“腳踏車”改為“自行車”,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我們民族的詼諧和舉重若輕。

中國人還把自行車馱人叫做“坐二等”——騎車人比坐著的高一等,坐著的是“二等”。

抬轎的叫轎夫,拉膠皮軲轆的叫腳夫,抬的和拉的都比坐著的矮一截。蹬三輪車的座位比坐三輪車的座位高一塊,人卻還是低一格。開汽車的和坐汽車的位子一般高,人卻也不一定就平等,開車的叫司機,坐車的叫老板,頂不濟也是乘客。惟有自行車馱人,騎車人的座位高一塊,坐車人坐在比車座矮一截的後架子上,也隻能湊湊合合地叫“二等”。不論你多麽高貴,多麽漂亮,坐在後麵省心省力地多麽舒服,還是“二等”。貶低坐車的,尊重蹬車者,實際是體現了一種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