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叫司南,由司南、羅盤和磁針構成。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作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在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指南針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等方麵。
】
這上麵說的有些專業術語他們看不明白,但是他們知道“司南”是什麽意思,也能大致猜出來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什麽了。
明朝永樂年間,朱棣看著那些後世之人的彈幕,眼睛一亮。自從那次視頻之後他就徹底重視起了“下西洋”的進程,但是上次鄭和離開之後並沒有太大收獲,不過他也知道這事急不得,原本曆史上也是六次才有收獲的。
但是現在看到這個“指南針”朱棣就意識到這東西對於海上航行的重要性了,急忙命人記錄下來。
【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已經發現磁石指南北的特性,製出了“司南”,用司南確定準確的時間。
北宋時期,創造了人工磁鐵。有術士模仿司南的原理和特性,在印有方向的底盤上安裝由磁鐵打磨而成的鋼針,並使磁鋼針的尖端為南方,末端為北方,這種儀器被稱作“羅盤”。
即羅盤是司南的升級版,現代指南針也是由羅盤簡化改造而來。
明清時期,明後期、清初時期,西方改造後的旱羅盤傳入我國,出現了中西合璧式旱羅盤。
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