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比比这样的一番说法让李文感到十分的震惊,的确原本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居然在这个时候完全被浮出了水面,看的出来,眼下的这个过程确实会比之前要好很多。
“圣剑士们,你们的责任是掌管剑士事物,但由于剑士之印只有一枚,此事,需要你们的皇帝做最终的裁决,但是,为难时刻,你们二位圣剑士必须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天空中飘来了浑厚之声,这正是剑神之音。
战斗之门完成了他的使命,它再次变成古书,在空中合起,落入山掌之手。
可以说现阶段真正能够完成的任务都已经差不多了,更何况现在的这种使命已经完成,所以无论如何现在是可以进行任命的时候了。
“好!既然如此,我将把你们带到皇帝的身边来进行最后的册封,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你们也真正的能够了解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到底在哪里?”
“是!”
两个人都很开心,毕竟他们都是将军之后,而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京城,人类皇宫紫荆殿内,皇帝看着两位圣剑士。
“司马将军,朕决定,由你和王恒共同执掌剑士一族,不过盖印保存于王恒处,你看可否。”
皇帝在太监的搀扶下,微微的坐在龙椅上,这位暮年的皇帝,已经病入膏肓。
“陛下,臣为司马家族一员,司马家族有家训,不为人前,甘为子牛,臣愿意辅佐王恒剑士,执掌剑士一族!”
皇帝大喜,但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回去休息。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李文也只能摇了摇头。
“如果这个皇帝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话,说不定就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未来了,实际上他正在帮自己的儿子铺路呀。”
李文很难受,的确一个老皇帝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已经是非常让人难以置信了。
“没办法,因为整个朝局就是如此的混乱,特别是那几个皇子还会非常难以招架,如果不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把军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以后该怎么办呢?”
周婉余也发出了自己的感叹,的确,虽然他不大了解这一切的过程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作为一个曾经也见到过这种风月的人,她了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夜漫漫,斗转星移,皇帝一天天的消弱下去,终于,他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当晚,皇帝宣众皇子进寝宫。
也是这样的一段时间,李文已经和他的女朋友在这个虚空的感觉之下生存了,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
虽然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具体的形式情况是什么,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无论如何至少现在可以看得出来,眼下的这种状态确实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现场,整个皇宫里面弥漫着一种非常奇怪的气息。
“孩子们,父皇要先你们而去了,朕已经写好了遗诏。四皇子德才兼备,虽庶出,然朕决意破宗法,立四皇子为皇帝!”皇帝用尽了自己的最后力气,说完以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这位传奇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生命的全部。
就此,陈新成为大炎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大皇子和三皇子面面相觑。
国丧结束,陈新登基,就在他大赦天下之时,一个紧急军报传到了新皇帝陈新面前。
礼亲王和月亲王反了,他们各自集结重兵,决定进攻天京,夺取帝位。
“诸位,朕刚刚登基,朕的兄长就大兵压境,朕决定御驾亲征予以还击。”
“陛下!”
王仪站出来,似乎对这件事情还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不过这一次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毕竟眼下的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如果真的皇帝御驾亲征,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导致整个帝国的灭亡。
“臣以为不妥,礼亲王和月亲王虽然出兵,但师出无名,朝廷应该对反水官兵晓以利害,让他们投降,既往不咎,同时派出大将前去会战,即可平定天下。”
现在的李玟目瞪口呆,没想到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这个皇帝居然有着如此让人无法想象的局面,当太子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让人觉得很难受的地方了,现在可倒好,越来越郁闷。
“多灾多难才能体现这个皇帝的价值,不是吗?不用担心,我相信他肯定能够做好别人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现阶段到到底该怎么办?对于这个皇帝来说确实也有着很多让人无法想到的过程,但是这就是一个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磨炼是需要的。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你们如果真的能够把事情做好的话,那就直接上吧,相信你们。”
这个新皇帝十分的郁闷,倒是不假,但是好像自信也是一样的,或许当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想到可能会出现的乱局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炎王朝此刻风雨飘摇,分裂在所难免,此时礼亲王和月亲王另选主城,登基称帝,分别建立礼王朝和月王朝,大炎王朝仅仅剩下天京和金陵两座大城市。
此时传到天京,皇帝震怒,大臣哗然。
“诸位,朕还是决定御驾亲征,有反对者,杀无赦!”
王仪明白,事态比想象的严重很多,随即决定随皇帝出征。
出征前一晚,这位新皇帝宣王仪进宫。
“爱卿啊,此次出征,肯定会耗费粮草,朕决定,你留守京城,负责粮草供应,京城的朝政由你负责,若有大事不觉者,你可先斩后奏,朕绝不会怪罪于你。”
“陛下,此次出征,务必全胜,老臣不在身边,怕没有完全之策啊。“
“没事,朕此次出征决定带伍胥一起,有他在,朕看还是可以委以重任的。”
“陛下,此人虽有才华,但对兵事,则是另外一个认识,陛下应该多带善战之人,方能化解啊。”
“陛下!陛下!”
此时,门口有一位老人,不顾太监们的阻挡,硬要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