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外表來看,這枚彈頭不過是一枚普通的37毫米高炮炮彈的彈頭,黃橙橙的彈頭在飛出炮膛的過程中,被膛線壓迫,留下了幾條長長的劃痕,同時炮彈還在旋轉,無比的普通。
但是,如果要是有一雙透視眼的話,就可以看到它的內部,此時無比精巧的電路正在運轉著。
炮彈的彈頭引信處,一個小型的天線正在工作著,通過內部的振**電路,這個天線不斷地向外發射高頻電磁波,此時,它已經接近了目標,接收到了反射的回波,由於相對運動帶來的多普勒效應,接收到的電磁波頻率變大了,這個接收的信號和發射出去的信號對比,產生的頻率差被內部的帶通濾波器過濾出來,然後是信號放大、檢波,輸入到那個微小的芯片中去。
它就是在高炮炮彈中引領時代變革的無線電近炸引信!
這種炮彈,是在二戰中發明出來的,美國人把它當做法寶,用來對付鬼子的自殺飛機,效果剛剛的,英國人也用它來對付德國的空中轟炸,英國能堅持下來,也有這種炮彈的功勞。
隻是當時的電路使用的是電子管,內部的體積是相當的龐大的,所以,隻有127毫米的高炮才能容納它,小口徑高炮無福享受,到了戰爭結束之後,各國都開始研究各種的無線電近炸引信了,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體積逐漸縮小,性能逐漸提升,到了芯片產業發展起來之後,不用說37毫米的高炮炮彈,哪怕是連20毫米的炮彈也可以塞進去。
既然叫做近炸引信,那麽,它自然就是為了解決高炮炮彈何時爆炸的問題的!
前麵發射的那些炮彈,距離飛機太遠,即使爆炸了也不可能威脅到飛機,所以就都放了空炮,而這枚炮彈就不同了,它內部的電路在高速工作著,興奮地判斷著越來越近的距離,開始做著最後的引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