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基础篇

86.怎样写好请示?

字体:16+-

答: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某种事项,要求上级给予批复或解决的一种上行公文。这里的事项包括:本级无法解决,需上级帮助解决的事项,如《关于要求给我县灾区增拨救灾物资的请示》;本级无权批准,需上级批复的事项,如《关于将我市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请示》《关于要求批准××机场建设立项的请示》;认为某项政策不好执行、需上级解释和答复的事项,如《关于执行市委×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请示》;等等。

请示的结构:开头部分说明所请示的事项和由来;主体部分说明该事项的具体情况,包括设想、依据、理由、要求解决什么问题等;结束语一般为“特此请示,请予批复”。有些请示须有附件,如工程立项事项须附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此作为上级审查批准的依据。

请示的写作方法一般也较容易掌握,把请示的事项和理由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过相对来说,也有难易之分。凡按惯例或程序请示的事项,如干部任免、机构设置等,写作较简单,几句话就完;而某些牵涉面较广、政策性较强或带有试验性、探索性的工作,在向上级请示时,就要把情况说全、说准,把理由说足,力求把上级“说服”,这样才有得到批准的可能。比如某地区《关于请求批准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请示》,主体部分就应包括3个方面:(1)讲述本地区概况,包括历史沿革、人口、面积、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2)按照撤地设市标准,如非农产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等应达到什么水平,一条一条照套,说明你这个地方已够得上设市标准;(3)阐明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意义,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等。如果不讲足这些情况和理由,上级就可能认为地改市的条件尚不成熟而不予批准,或叫你重写(补报)材料,视情况再定。

在如今发展市场经济,各方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某些重大工作请示往往成为一个地方抓住发展机遇、赢得上级支持的一种“秘密武器”。作为上级来说,他当然希望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不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所以对下级呈报上来的有关新思路、新举措和重大建设的请示,只要认为切实可行,都会给予包括立项、资金、政策在内的各种支持。但谁能赢得这种支持,又要看谁请示得快、请示的内容对路、请示的理由充分。如某市瞄准外商投资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态势,及时向省政府呈报《关于在我市设立省级加工贸易区的请示》,其中谈了3层意思:(1)我市处于沿海与内陆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劳力资源为众多外商所看好;(2)建立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包括规模、产品结构、运行机制和制定优惠政策等;(3)要求省里帮助解决的问题,包括下放有关审批权限、信贷支持、能源供应等。这份请示由于创造性、说服力强,很快得到省里批准,要求支持的事项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可见,请示的写作质量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