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磨砺篇

4.假如杨修还活着

字体:16+-

曾与同事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聊一个话题:假如杨修还活着,他还能当秘书吗?

杨修,无人不知、谁人不晓的传奇人物。他曾任曹操的主簿(秘书),因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而出名,“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因而深得曹操赏识和器重。只可惜这样一位奇才,后来又被曹操所杀,其时正值45岁的风华正茂之年。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因为他是曹操死对头袁术的外甥,曹操“虑为后患”而杀;一说因为他卷入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地位的激流漩涡之中,他暗中为曹植出谋划策对付曹操,致曹操心怀忌恨,“乃收杀之”;一说因为他聪明过头,好在曹操面前卖弄才华,而且喜欢自作主张,为曹操不容而被杀。

不管哪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杨修其实是封建独裁者刀下的牺牲品。曹操的确爱才,“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但他又容不得拂逆自己和才华超出自己的人。如近臣崔琰过于耿直,罚为徒隶,派人跟踪,发现其“心似不平”,遂赐死;许攸、娄圭,均为曹操故旧且立有功劳,只因有过轻视曹家的言论,就借故杀掉;孔融是名士,但好唱反调,也杀掉;就是辅佐曹氏起家的首席谋士荀彧,因对其欲当魏公提出异议,也被逼自杀。所以《曹瞒传》中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由此看来,杨修既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与曹操唱反调,又屡次显示出比曹操聪明,遭遇杀身之祸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历史的面孔云遮雾罩,有时显得模糊莫辨。千百年过去,人们已习惯于把杨修当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以此来告诫聪明人在领导面前说话办事要注意什么什么。但杨修真的有错吗?为便于分析,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那几则人所共知的小故事。

——曹操着人建造一花园,验收时他不做评判,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众人不知其意,唯杨修领悟:门上写个“活”字即为“阔”字,丞相嫌门搞得太阔,于是未经请示曹操,命人把门改窄。曹操得知后,口虽称善,然“心甚忌之”。但杨修有什么错?他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工作积极主动,本应受表扬才对。

——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都吃掉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道:“把‘合’字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丞相美意我们岂敢不领?”曹操虽嬉笑,而“心恶之”,因为他的本意是卖个关子,待别人来请教时他再揭开谜底,以显示自己聪明。杨修的确嘴快了点,但他善于揣摩领导心思,并且主动把丞相的恩泽惠及众人,又何错之有?

——曹操欲由汉中撤军,但一时犹豫未决。部属请示口令,答曰“鸡肋”。“鸡肋”即食之不易舍之可惜,杨修一听便知曹操心意,就收拾行装,准备返程。这说明杨修反应灵敏、洞察先机,曹操欲以“扰乱军心”杀他,岂不冤枉?

——曹操从曹娥碑下路过,见碑背面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便问杨修:“知其意否?”杨修答曰:“知。”曹操说:“你先别说出来,待我想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解出,你写出答案吧。”杨修便写:“黄绢”即有颜色的丝,“糸”和“色”合成“绝”字;“幼妇”指少女,“女”和“少”合成“妙”字;“外孙”即女儿之子,“女”和“子”合成“好”字;“齑臼”是受辛辣之味的器具,“受”(盛纳之意)和“辛”合成“辤”(辞的异体字)字;连贯起来,这八个字的谜底就是“绝妙好辞”。曹操解出的意思与此完全相同,于是感叹道:“我的才智不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由此可见杨修何等聪明过人,有这样的参谋助手何其难得,难道也值得曹操妒忌生恨吗?

——曹操为了测试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便指派他们去城外办事,暗中却叫门卫不要放人外出。杨修于是向曹植献计:如有人阻拦出城,斩杀便是。曹植依计而行,成功出城。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认为是杨修和曹植联手欺主,于是有了杀杨修之心。其实,杨修是认为曹植更适合当太子而倾力辅佐他,从史料上也可看出曹植素质的确优于曹丕,他这样做其实是为国家社稷着想,够得上杀头之罪吗?

所以我认为,杨修之死,错不在己,而在曹操。曹操固然也是大智大慧的一代英豪,但他独断专横,自视甚高,疑心太重,阴险奸诈,所以造成了杨修的厄运。悲哉杨修!惜哉杨修!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杨修还活着,他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因为他善于应变,料事如神;也许他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作家或语言学家,因为舞文弄墨、析文解字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古人说他名列“建安七子”之后其实并无可靠依据,但凭他的才干,在如今强手如林的学界竞争中,定能出类拔萃。

或许,他还能成为一名相当称职的地方行政长官,因为他见识广、有主见、反应快,定能审时度势,驾驭自如。

那么,假如杨修还活着,能不能当秘书呢?最大的争议恐怕就在这儿了。有人认为杨修太缺乏政治头脑,太爱出风头,太喜欢在领导面前卖弄小聪明,这完全有违秘书的基本职业修养,所以这种人绝不能当秘书,多几个这样的秘书就要乱套了。也有人认为,杨修的言行固然有一些值得检点的地方,但这不是主流,他身上至少有三个长处恰恰是从事秘书职业所应有的。第一,他特别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而且揣摩得非常准确,发挥得恰到好处。这正是文秘人员所需要的硬本领、真本领。秘书辅政,建言献策是一方面,善于领会领导意图是另一方面。如果不掌握领导所思所想,甚至在领导明确交代了意图的情况下也不能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那还谈何辅政?第二,他办事麻利,作风果断,敢于主动作为。当秘书同样,领导交代了的事要努力办好,领导没交代的事,只要不违背领导总体意图、有利于做好工作,也应积极主动去办。如果一味被动应付,领导指一下就动一下,领导不指就不动,那还怎么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第三,他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具备扎实的辅政功底。当今时代,秘书辅政面临着更复杂的课题、更艰巨的任务、更严格的要求,因而也要求秘书努力战胜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使自己成为胜任本职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