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磨砺篇

3.寂寞中的风景

字体:16+-

(1)

记忆中,时不时有一条大江匆匆流过。

它是那样宽阔、明亮、宁静,除了在汛期会涌起惊涛骇浪发发脾气耍耍威风,平日里总是温顺而柔美地流淌着,那跳跃的浪花、闪烁的波光,仿佛在向人们轻轻地诉说着什么。多少年过去了,本以为早就淡忘了,它却常常冷不丁从脑海里冒出来,给我一个美丽的意外。

它就是我家乡的母亲河——赣江。我那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就位于它侧畔的山坡之上,从秘书办公室的窗口,就可以远远望见它优美的流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它。看书看文件看累了,到窗口看看它;写文章写累了、写烦了、写得没词儿了,到窗口看看它;挨了批评受了委屈心情不好了,也到窗口看看它。到后来就几乎离不开它了,每到傍晚只要得空,就到它岸边去散步,一个人孤独地走、默默地走、漫无目标地走。喜欢看岸边随风飘拂的柳枝,喜欢看浮桥上晃动着的彩色人流,喜欢看江水倒映出蛋黄般的一轮夕阳。但更多的时候,喜欢对着江水胡思乱想,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没有逻辑,想到哪儿算哪儿,想累了,想迷糊了,就干脆什么也不想,怔怔地发呆,直到江水融入浓浓夜色,流向看不见的远方……

真好,那是寂寞,那是寂寞中的享受。

每次离开江边,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平静与轻松。

(2)

自从当了秘书,就渐渐习惯了寂寞。

开始是很不习惯的。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喜欢热闹、喜欢吹拉弹唱,甚至还喜欢耍点小聪明、出点小风头的毛头小伙儿。再说,来到这堂堂领导机关,走上这令人羡慕的秘书岗位,本以为风光得很、热闹得很、幸福指数高得很呢!但很快就发现,寂寞像幽灵似的缠上了我、笼罩了我——

那一个个热闹而快乐的节假日,家家户户洋溢着团聚的温馨和甜蜜,公园里飘**着阵阵欢笑声,风景区游人如织,风光万千。你很向往是吗?不行。一份份重要文件、一篇篇领导讲话正等着你起草呢。你得老老实实地待在办公室,面对着稿纸搜肠刮肚地想呀、想呀,绞尽脑汁地写呀、写呀,无边的寂寞里,只有艰辛与你相伴。

那一个个热闹而美好的夜晚,明月高悬,惠风和畅,美丽的霓虹灯下、宽阔的休闲广场,人们悠闲漫步、亲切交谈,释放着一天紧张工作带来的疲累和烦恼。你很羡慕是吗?不行,职业的重压正催逼着你尽快战胜知识恐慌呢。你得老老实实地闭门读书,面对一本比砖头还厚的经典著作,或者一份党报党刊、一篇晦涩难懂的论文、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和精彩观点,苦苦地思考着、领悟着,无边的寂寞里,只有枯燥与你相伴。

那一个个热闹的应酬交友场合,谈笑风生,广结人缘。你心里痒痒是吗?不行。职业纪律正紧紧约束着你呢!你得中规中矩,不该去的地方一定不能去,不该交的朋友一定不能交,无边的寂寞里,只有沉闷单调与你相伴……

寂寞!寂寞!按照词义解释,寂,意为“室内没有声响”;寞,意为“太阳下山、点灯之前的昏暗屋室”,两字组合起来意思就是“清冷孤单”。这不正是秘书生活的贴切写照吗?要习惯寂寞,多不容易啊!

尽管一千次一万次地命令自己:静下来!静下来!让那些不该有的念头见鬼去吧!但浑身上下总是觉得不自在。有时为了减少外界的纷扰,干脆把窗帘拉上,把手机关掉,把朋友们的好心邀请统统辞掉,但仍然无济于事……寂寞,像无底的黑洞,像永远不会天亮的漫漫长夜,像永远看不见绿洲的沙漠,太静了,太可怕了,太难熬了。

寂寞,我恨你!

(3)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寂寞。

也许是时间使然:一天一天地让我渐渐褪去了浮躁,学会了冷静;也许是工作使然:一事一事地塞满了我的生活空间,容不得我分心走神;也许是赣江岸边的风景使然:那静静流淌的江水,一波一波地亲吻着我、抚慰着我,给予我淡定和明净。

还有榜样的力量。他是我们办公室一位老秘书:瘦,背有点驼,满头白发,长期眼圈发黑,长期拼命吸烟,长期剧烈咳嗽,50岁出头却像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儿。但他是深受领导信任和倚重的智囊型人物,是全地区赫赫有名的大手笔,是秘书们公认的“老师傅”。他从28岁开始当秘书,一直就在走廊尽头那间阴暗的办公室坐着,一张藤椅早已破旧,脚下的地板被磨出无数深深的压痕。后来,他病了,连华佗也奈何不了的病。我们一有空就去医院看他,陪他说话解闷儿。但他念念不忘工作,只要感觉好些,就给我们谈写作要领,谈从事秘书工作的感受,有一次居然说出这样一句话:“真想再到办公室那张椅子上坐一会儿,就一会儿……”

听到这话我们都哭了。那是什么宝贝座位啊?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簇拥,没有舒适和安乐的环绕,有的只是寂寞,死一般的寂寞,长年累月无休止的寂寞!而他,爬了一辈子格子只“爬”到个副县级,居然还珍惜着、留恋着……

还有其他文字秘书,他们夜以继日地爬格子写材料,眉宇间总是浮现着坚忍和淡定,几曾害怕过寂寞?还有机要室、档案室那些默默无闻的文秘人员,他们除了收发文件、传递电报,平日连抛头露面的机会都很少,又何曾抱怨过寂寞?

于是我懂得:当了秘书就不能害怕寂寞,耐不住寂寞就当不好秘书。到后来,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反而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随着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反而觉得自己差距太大,就感到时间总是不够用,一分一秒都显得那么珍贵,以至慢慢忘记了寂寞。再到后来,当自己真正爱上了这份事业并立志出类拔萃、非要干出点名堂时,寂寞,不仅不再可怕、可恨,而且变得可爱而又可贵了。

——它变成一道坚固的屏障,狂风进不来,雨雪进不来,连鸟儿多情的歌声也飞不进来。它把你紧紧地围在中间,给你一片广阔而宁静的天空,任你思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这时,你泡上一壶好茶,点上一支烟,然后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进入思维的世界,迸发想象和创造的**;这时,理想、知识、才华像春潮一样汹涌翻腾,词汇、句子、标点符号像无数美丽的小精灵翩翩起舞,它们按照领导意图和你的指挥组合成主题、观点、方向,连结成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要求,形成一篇篇精彩而实在的文字;这时,你虽然也会感到疲劳困顿,但你并不在意,或许还会暗自得意地微笑一会儿,因为你知道,明天,它们将通过红头文件或领导的声音化为进军的号角,催动千军万马向着预定的目标奋勇挺进。

——它变成一片幽深的山谷,无论白昼黑夜、春夏秋冬,都显得那样郁郁葱葱、静谧祥和。它让你免受任何惊扰和刺激,尽情地、专心致志地采撷智慧的花朵,品尝思想的果实,吮吸知识的甘泉。在那里,你可以纵览历史的风云,也可以洞察现实的嬗变;可以领略理论的厚重、哲学的深邃、经济学的丰富多彩,也可以感悟法律的缜密、科技的新奇、文学和音乐的飘逸浪漫;可以从厚重的积累中传承先进思想文化之基因,也可以从深刻的思考中探知事物发展规律之真谛。不知不觉中,你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开阔、充实和丰富起来,变得清醒、坚定、睿智而充满底气,像一组充满电的锂电池,让你的人生和事业充满动力。或许你为此而失去了一些什么,但是你知道,你所得到的其实比失去的要多得多、珍贵得多。

——它变成一方净土,把你与尘俗和喧嚣阻隔开来,让你静静地享受着清洁和明净,涵养着高雅和美丽。在那里,你可以远离雾霾的侵袭、污水的渗透和风沙的扑击,可以自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接纳明媚的阳光,让身心永葆健康和活力;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把心中最隐秘、最微妙的话儿说给自己听,把空虚、遗憾、失落、惶惑一一排解干净;可以从知足中获得快乐,从简单中感受幸福,从宁静中修持定力,在最朴素的生活空间描绘最丰富的精神画卷。然后,你觉得心里很踏实、很亮堂,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做每一件事都会力求做到最好……

是啊,秘书离不开寂寞,秘书不能没有寂寞。就像没有寂寞就没有《史记》《天工开物》和《红楼梦》,没有寂寞就没有贝多芬、爱因斯坦、巴金、华罗庚和钱学森,没有寂寞也不会有出色的秘书人才,不会有那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稿、那一项项优异的辅政业绩。

这就是说,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中有不懈的追求、深邃的思索,寂寞中有春华秋实、花繁果硕,有蓬蓬勃勃的生长和轰轰烈烈的喧响。寂寞,是思想者的摇篮,是成功者的家园。

寂寞,我爱你!

(4)

但是,且慢。当我们习惯了工作、学习和私人空间的寂寞之后,当我们在寂寞中品尝着成长进步的甜果之时,还有一种寂寞正等待着我们,那就是功名的寂寞。

功名之心,人皆有之。伟大的时代、壮丽的事业,为所有人提供了干事创业、功成名就的大好机会。政治家可以靠高超的智慧叱咤风云,理论家可以靠渊博的学识著书立言,艺术家可以靠出色的才艺一夜走红,小说家可以靠奇妙的构思一举成名。而秘书呢?秘书固然也有出名出彩的愿望,秘书岗位固然也是施展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但必须淡泊功名。

当晨光照亮案头、笔尖在稿纸上画下最后一个句号,或许你会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脸上泛起疲惫而得意的笑容。但是,即使文稿写得再精彩、再漂亮,你能署上自己的姓名、能希冀掌声和喝彩属于你吗?当然不能。这是由秘书工作的“服务”性质所决定的。

当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一条有价值的决策建议终于酝酿成熟,或许你会如释重负,心中涌起胜利的快感。但是,即使你的建议被采纳、被运用,你能把功劳归于个人、能对人显摆自己的智慧才华吗?当然不能。这是由秘书工作的“辅政”职能所决定的。

当漫长的秘书岁月匆匆流逝、白发和皱纹无情地销蚀着青春华年,或许你也盼望着提拔重用、出人头地,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当愿望一时难以实现、组织需要你继续待在秘书岗位时,你能不忍耐和服从吗?当然不能。这是由秘书工作者应有的思想觉悟和纪律观念所决定的。

所以,功名的寂寞,或许是一种更难适应、更难融入的寂寞。唯其如此,才要求我们甘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需要倡导和弘扬“绿叶”精神。绿叶,质朴无华的绿叶、四季常青的绿叶、坚韧不拔的绿叶,同样是寂寞中一道绚丽的风景啊!它没有艳丽的色彩,却衬托着花朵的妖娆;它没有壮硕的外表,却簇拥着果实的甘美;它没有骄人的高度、显赫的声名,却顽强地从大地吸收着营养,从根系传递着生机,从叶脉中托举起信念和希望……

然而,无论哪一种寂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习惯寂寞、甘于寂寞时,仍不免常常与“热闹”撞个满怀。

看吧,熙熙攘攘人生路,多少人向往着、迷恋着、追逐着“热闹”啊!有人在“热闹”中步步登高,出人头地;有人在“热闹”中名利双收,春风得意;有人在“热闹”中舒适安乐,快活风流……

人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热闹”的**。有些人慎终如始,不为所动;有些人见机而作,随波逐流。

可见,寂寞是需要坚守的。寂寞与“热闹”,仅仅一步之遥,徘徊在这二者的边界上,有所进必有所退,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坚持必有所舍弃。这也应了明代归有光先生在其《容春堂记》中的一句话:“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那寂寞中的美丽风景,能否在心中长久驻留?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在那条熟悉的大江边走得特别的沉闷、特别的漫长。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踱步,一次又一次地眺望着夜色中静静奔流的江水。那时,已是我从事秘书工作的第12个年头。数不清的景象在眼前闪过,数不清的念头在心中涌动……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往哪儿去?远方的呼唤,为何时而清晰时而微弱?心中的梦想,为何时而明丽、时而黯淡?连绵不断、起伏不停的思绪,就像这脚下的路、江中的水,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所幸,江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思。像往常无数次那样,它默默地、温柔地为我洗净烦恼和忧伤,让我重归平静,重归寂寞。

真怀念那条江,我心中的江,让我守住寂寞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