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使性语言即命令、驱使性语言,如“要”“必须”“务必”等,其作用是传达政令、申明主张,要求达到某种工作目标,带有不可动摇、不可抗拒性。所以人们常说,领导布置工作的讲话其实就是“要”字文章,这项工作要怎么怎么,那项工作要如何如何,从头至尾不知出现多少个“要”字。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要不然,领导者怎么指挥部属、推动工作呢?领导的职能和权威又何以体现呢?甚至还可以说,这种讲话如果缺少必要的令使性语言的话,还会显得指向不明、缺乏力度,进而让领导者显得缺乏自信和魄力,讲话就起不到引领实践的应有作用。
使用令使性语言,首先语意要明确、坚定,不能含含糊糊。既然是“令使”,那么就是领导者或领导集体已经考虑成熟、做出决定的意见或主张,如某项决策部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要求下级认真贯彻落实。这时候的领导者就如战场上的将军挥动令旗、吹响号角,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夺取胜利。所以这时候的语言就必须体现严肃坚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大有泰山压顶、令下如山倒之势。比如“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务必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等等,要求明确,语气坚定,“令使”意义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在提出这类工作要求的时候,领导者千万不要“客气”“谦虚”,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严格就怎么严格,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否则会使讲话软弱无力,缺乏对下属应有的约束力和推动力,就会影响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
其次,要把握令使性语言的力度和感情色彩。同样是令使性语言,对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实际情况,在措辞上应有所区别。在写作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用哪个词更贴切的问题,“要”与“一定要”、“必须”与“务必”、“不能”与“不准”、“禁止”与“严禁”等等,二者居其一,究竟用哪个好,需要仔细掂量。作为听众来讲,也会从领导者不同力度的令使性语言中揣摩领导的心理,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比如讲到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要刹住”“要坚决刹住”“务必刹住”“一定要刹住”等等,几种说法都可以用,意思差不多,态度也明确,但其中所蕴含的力度和感情色彩是有差别的。当然,不能说用力度大的词就是高度重视,用力度不大的词就是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这跟各人的表达习惯有关,关键还要看怎么做。如果不动真格、不抓落实,即使令使性语言达到了排山倒海那种力度,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再次,使用令使性语言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乱用、混用。有些同志可能写惯了“要”字文章,习惯成自然,在一些不是布置工作的会议和场合也大量使用令使性语言,这就很不妥当了。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介绍工作经验,在谈到下一步打算时,也大谈特谈要怎么样怎么样,必须坚持这个坚持那个,好像也在对下级提工作要求似的,让人听来很不舒服。尽管其本意不是这样,但语言表达出了问题。其实这时候是轮不到令使性语言登场的,而应以谦虚、表态的口吻,选用一些“将来进行时”的语言,如“我们将”怎样怎样,“我们打算”怎样怎样,“我们决心”怎样怎样,这样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现场语境。还有,使用令使性语言要注意与其他祈使性语言相区别。令使性语言是祈使性语言的一种,祈使性语言还包括了带有请求语气表肯定的句式,如“请认真研究落实”“希认真遵照执行”,这在文件中出现较多。领导讲话布置工作多用带有命令语气表肯定的句式,所以较少用“请”“希望”等一般祈使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