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附近原为清帝狩猎的地方,骏马秋风,正是典型的北地风情。然而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著名的北方行宫苑囿,却有杏花春雨般的江南景色,令人向往。游人到此总会流露出“谁云北国逊江南”这种感觉。
苑囿之建,首在选址,需得山川之胜,辅以人工。重在选景,妙在点景,二美具而全景出,避暑山庄正得此妙谛。山庄群山环抱,武烈河自东北沿宫墙南下。有泉冬暖,故称热河。
清康熙于1703年始建山庄,经六年时间初步完成,作为离宫之用。朴素无华,饶自然之趣,故以山庄名之,有三十六景。其后,乾隆又于1751年进行扩建,踵事增华,亭榭别馆骤增,遂又增三十六景。同时建寺观,分布山区,规模较前益大。
行宫周约二十公里,多山岭,仅五分之一左右为平地,而平地又多水面,山岚水色,相映成趣。居住朝会部分位于山庄之东,正门内为楠木殿,素雅不施彩绘,因所在地势较高,故近处湖光,远处岚影,可卷帘入户,借景绝佳。园区可分为两部,东南之泉汇为湖泊,西北山陵起伏如带,林木茂而禽鸟聚,麋鹿散于丛中,鸣游自得。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岛列其间,仿江南之烟雨楼、狮子林等,名园分绿,遂移北国。
山区建筑宜眺、宜憩,故以小巧出之而多变化。寺庙间列,晨钟暮鼓,梵音到耳,且建藏书楼文津阁,储《四库全书》[12]于此。园外东北两面有外八庙,为极好的借景,融园内外景为一。
山庄占地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为现存苑囿中最大。山庄自然地势,有山岳平原与湖沼等,因地制宜,变化多端。而林木栽植,各具特征,山多松,间植枫,水边宜柳,湖中栽荷,园中“万壑松风”“曲水荷香”,皆因景而得名。而万树园中,榆树成林,浓阴蔽日,清风自来,有隔世之感。
中国苑囿之水,聚者为多,而避暑山庄湖沼,得聚分之妙,其水自各山峪流下,东南经文园水门出,与武烈河相接。湖沼之中,安排如意洲、月色江声、芝径云堤、水心榭等洲、岛、桥、堰,分隔成东湖、如意洲湖及上下湖区域。亭阁掩映,柳岸低迷,景深委婉。而山泉、平湖之水自有动静之分,故山麓有“暖流喧波”“云容水态”“远近泉声”。入湖沼则“澄波叠翠”“镜水云岭”“芳渚临流”。水有百态,景存千变。
山庄按自然形势,广建亭台、楼阁、桥梁、水榭等。并且更就幽峪奇峰,建造寺观庵庙,计东湖沼区域有金山寺、法林寺等。山岳区内,其数尤多,属道教者有广元宫、斗姥阁;属佛教的有珠源寺、碧峰寺、旃檀林、鹭云寺、水月庵等,有内八庙之称,殿阁参差,浮图隐现,朝霞夕月,梵音钟声,破寂静山林,绕神妙幻境。苑囿园林,于自然景物外,复与宗教建筑相结合。
山庄峰峦环抱,秀色可餐,隔武烈河遥望,有“锤峰落照”一景。自锤峰沿山而北,转狮子沟而西,依次建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佑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罗汉堂、狮子园等寺庙与别园,且分别模仿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建筑造型,以及山海关以内各地建筑风格,崇巍瑰丽,与山庄建筑,呼应争辉。试登离宫北部界墙之上,自东及北,诸庙尽入眼底,其与离宫几形成一空间整体,蔚为一大风景区。
用“移天缩地在君怀”这句话来概括山庄,可以说体现已尽。其能融南北园林于一处,组各民族建筑在一区,不觉其不协调不顺眼,反觉面面有情,处处生景,实耐人寻味。故若正宫、月色江声等处,实为北方民居四合院之组合方式,而万壑松风、烟雨楼等,则运用江南园林手法灵活布局。秀北雄南,目在咫尺,游人当可领略其造园之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