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系作者1978年春应上海植物园所请的讲话稿,经整理而成。
[2]见刘蓉峰(恕)《寒碧山庄记》:“予因而葺之,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罗致太湖石颇多,皆无甚奇,乃于虎阜之阴砂碛中获见一石笋,广不满二尺,长几二丈。询之土人,俗呼为斧擘石,盖川产也。不知何人辇至卧于此间,亦不知历几何年。予以百觚艘载归,峙于寒碧庄听雨楼之西。自下而窥,有干霄之势,因以为名。”此隶书石刻残碑,我于1975年12月发现,今存留园。
[3]旱船是中国园林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为水边建造的船形建筑物,以供临水游憩眺望。
[4]刘蓉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园林学家,为苏州留园的重要修整人之一。
[5]《水窗春呓》卷下淮扬胜地条:“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以供宸赏,计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其尤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顶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萧鼓灯船,如入汉宫图画,盖皆以重资广延名士为之创稿,一一布置使然也。城内之园数十,最旷逸者断推康山草堂,而尉氏之园,湖石亦最胜,闻移植时费二十余万金。其华丽缜密者为张氏观察所居,俗称谓张大麻子是也。张以一寒士五十外始补通州运判,十年而拥资百万,其缺固优,凡盐商巨案皆令其承审,居闲说合,取之如携,后已捐升道员分发甘肃;蒋相国为两江,委其署理运司,为言官所纠,罢去,蒋亦由此降调,张之为人盖亦世俗所谓非常能员耳。余于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赘婚于扬,曾往其园一游,未几日即毁于火,犹幸眼福之未差也。园广数十亩,中有三层楼可瞰大江,凡赏梅赏荷赏桂赏菊皆各有专地。演剧宴客上下数级如大内式。另有套房三十余间,回环曲折不知所向。金玉锦绣四壁皆满,禽鱼尤多。……”
[7]《龚自珍全集第三辑》: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重过扬州记:“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过之矣,余悲其言。……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蕖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从周案龚氏匆匆过扬州,所见甚略,文虽如是,难掩荒败之景。
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平山堂条:“扬州之平山堂,余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秋始到,其时九峰园、倚虹园、西园曲水、小金山、尺五楼诸处。自天宁门起,直到淮南第一观,楼台掩映,朱碧新鲜,宛入赵千里仙山楼阁。今隔三十余年,几成瓦砾场,非复旧时光景矣……”
魏源集中有记扬州园林盛衰之诗。《扬州画舫曲十三首之一》:“旧日鱼龙识翠华,池边下鹄树藏鸦;离宫卅六荒凉尽,不是僧房不见花。(凡名园皆为园丁拆卖,惟属僧管之桃花庵、小金山、平山堂三处,至今尚存)。”《江南吟》注云:“平山堂行宫属园丁者,皆拆卖无存,惟僧管三处如故。”故有“岂独平山僧庵胜园隶”句。魏氏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买宅于扬州新城,甃石栽花,养鱼饲鹤,名曰“絮园”,其时尚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
[8]清嘉庆《江都县续志》卷五:“片石山房在花园巷,吴家龙辟,中有池,屈曲流前为水榭,湖石三面环列,其最高者特立耸秀,一罗汉松踞其巅,几盈抱矣,今废。”
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县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概。”
续纂光绪《扬州府志》卷五:“片石山房在徐宁门街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旧为邑人吴家龙别业,池侧嵌太湖石。作九狮图,夭矫玲珑,具有胜概,今属吴辉谟居焉。”
《花间花语》:“片石山楼为廉使吴之黼字竹屏别业,山石乃牧山僧所位置,有听雨轩、瓶櫑斋、蝴蝶厅、梅楼、水榭诸景,今废,只有听雨轩,水榭为双槐茶园。”书刊于嘉庆庚辰(1820年)为时较晚,作者留扬时间甚短,似出误传。
[9]绍兴同样尚有一座春波桥在城外。宝庆《会稽志》云:“在会稽县东南五里,千秋鸿禧观前,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桥名。”现在沈园前的春波桥,正对禹迹寺,嘉泰《会稽志》及乾隆《绍兴府志》均名禹迹寺桥,清光绪时重修,改名为春波桥。
[10]米万钟(1570-1629年),明末书画家,又为中国园林的著名设计师之一。现北京大学校园尚存的夕园,即为米万钟创建的著名园林所在。
[11]计成是中国明末的园林学家,有著名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传世。书成于1631-1634年间,对中国园林的造园叠山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颇多建树。
[12]《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1772-1782年)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内容广泛,保存并整理了大量中国古籍文献。全书共收古籍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
[13]英文,意为拱形结构。——编者注。
[14]太湖石产于中国江苏省太湖区域,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头,多用以点缀庭院之用,是建造中国园林不可少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