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儿子今年上初三,昨天下午一个人在家玩电脑。晚上我发现上网记录有色情网站的网址,因为他喜欢上一些小游戏的网站,估计是玩游戏的时候冒出来的,然后他就点进去了,我看了上网的时间每次打开也就显示几分钟,应该不是故意去看的。不过我真害怕孩子上网就会看这些东西,我也想跟他谈谈,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怕本来没什么的,谈谈倒真的出问题了。
A:
据报道,2014 年江苏泰州一位自称“小学生”的网民向市长写信表示,自己每天上学看到一幅广告,广告里模特“深深的乳沟”让他胡思乱想,影响了学习。而最近在合肥市“政民直通车”的论坛上,一名中学生也向合肥市公安部门举报称,他浏览网页时迷上了一个黄色网站,也让自己的成绩下降了。
所以这位家长面临的问题不是孤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我给你的建议是,一方面,安装绿色软件,从计算机安全防护上杜绝网络色情网站,不给孩子接触它们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建议你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聊一聊这个话题,从孩子心里建筑起一道防火墙。
作为家长和长辈,我们真诚地希望互联网能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能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行业技能的宝库。但是,互联网上总有一些不良信息冲击着我们的道德底线,污染着社会风气。
与传统的色情制造、传播相比,网络色情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广泛性与集中性。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储藏着海量的色情内容,既有文字的信息,也有图片信息。
二是匿名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迫于道德或法律的威慑,一些人对色情内容或色情服务会有所顾忌。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禁不住网络色情的**,铤而走险,或者向他人提供色情服务,或者迫使他人为自己提供色情服务。
三是开放性与互动性。网络是跨地域、国界的,不受时空阻隔。网络的互动性、参与性非常强。
四是监管的困难性,因为色情网站往往是在国外注册,所以在监管性上就存在很大的难度。
我认为,这首先需要社会加强法制和行业自律,并且通过专业技术手段的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的低俗内容,净化网络空间,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在网上多传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并且以青少年易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宝库、健康交流的平台。但我们悲哀地发现,这些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对于网络上已经存在的黄色文化、**垃圾,只能靠我们自己的约束力自控力来解决,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别的更有效的办法。
所以,治标还需治本,我建议青少年们一定要有决心有能力远离黄色网站的**,以免使自己深陷泥沼,身心都受到不良的影响。我很理解,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躁动和对异性朦胧的情绪都让孩子们需要发泄,但这不是看黄色网站、沉迷色情文化的理由,要知道,色情作品是有意突出其色情成分来**人的。它的制造者的目的就是吸引我们,甚至让我们沉湎其中。因此,建议那些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远离这些不良因素。
另外,家庭要负起监督的责任。一些父母对子女缺乏必要的监督是导致子女沉溺在色情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要教会孩子们在网上分辨谁是良师、谁是益友;什么是垃圾,什么是毒品,提高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的侵袭。过去我们说青少年的成长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现在必须加上互联网的影响。要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但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还要特别警惕使用互联网不当而给青少年人格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害群之马很常见,每个青少年身边或许会存在一些不良少年,虽然也许他们本质不坏,但不得不说,他们对正常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些不良少年的学习成绩极差,对自己的人生前途迷失了方向,得过且过,早早地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会怂恿自己的同学看黄网、玩网游、打群架,最后逐渐与他们为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些高危人群。
而当在成长过程中有幸遇到了品质纯良、学业优秀的朋友时,要有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这些品行兼优的同学交流,让他们的品行成为我们的参照依据,以使我们的人生品质不断地提升起来。好朋友的品质就像是一盏明灯,不但能照亮你当下的前进路途,更让你心中阴暗的角落也能变得明亮起来。
当然,如果偶尔或者无意点进了色情网站,受到色情品的刺激产生欲望,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该受到指责。但有一些人看了色情品,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沉迷于此,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就是严重的错误,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青少年们要分清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就如同我们看了武侠电影不会真的去行侠仗义,看了魔幻电影也不会真的想变身去与恶魔战斗,同样,就算不小心看了这些色情网站,也不能真的去以身试法。
尚阳讲故事
2007 年 12 月 27 日,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段抨击不良网络视听节目的报道,其中采访了北京某学校的一个女学生,这个女孩子面对CCTV的话筒说道:“上次我查资料,忽然蹦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马上把它给关了。”于是,“很黄很暴力”成了一句流行语,成为 2008 年最火爆的一句短语。
而这个事件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网络黄毒的关注,引起了很多家长们的警觉,社会风气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