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也都要求配手机,一来方便和父母联络,二来部分作业也要通过手机来完成。我上次碰到一个爸爸就说,相较于父母,孩子似乎更需要手机,因为现在作业太难了,父母即使会讲,也老怕讲得不对,误导孩子,而手机上什么资源都有,不会的题目拍照搜索就有解答了!所以,给孩子配手机,的确也有必要!
但很多父母仍心存疑虑,因为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手机更像是潘多拉盒子,不健康的误导数不胜数,对于孩子不利的影响很多。微信上有一个妈妈是这样说的: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个手机!”这句话太正确了。我女儿13 岁,爸爸娇惯她,看别的孩子有手机也给她买了一个,结果她总是偷偷看手机,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现在手机已经被我没收。
除了让学习成绩下降,因为手机,孩子走上绝路的新闻也频频发生。
去年 6 月,太原某中学 15 岁的学生小刘在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没收。恰好到了放学时间,老师没来得及批评教育他,小刘和同学一起离校回了家。晚上,老师与小刘父亲电话联系,说明了情况,在外的父亲便跟儿子通了一个电话。当晚 10 点,小刘竟然在家跳楼身亡了!
悲剧发生后,家长情绪激动,一度要找当事老师质问,吓得老师四处躲避。
小刘所在的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
无独有偶,深圳宝安,一位初中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告诉了家长,家长批评了他几句,他一气之下,跳楼身亡了。
暑假期间,四川绵阳一位中学生,因为放假天天在家玩手机,被父母批评了,然后留下“爸妈,永别了”的短信,跳河自杀。幸亏河边的交警和群众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
看到这些,相信父母们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手机将孩子送上了绝路啊!事实真是如此吗?
细细思虑,不难发现,其实毁掉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没有在给孩子手机时附送一些使用规则,并严格把控,也就是说,毁掉孩子的,仍然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引导。
手机有多可怕?对于不合理使用的孩子来说,它首先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都知道,手机屏幕对于孩子的视力具有很大的伤害,但不知道的是,手机辐射也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减退、睡眠紊乱,而且,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导致肌肉紧张,同时会对孩子的脊椎、手指造成损伤。还有专家表示,孩子因为依赖手机,喜欢宅在家里,会越来越不喜欢人际交往,易患抑郁症。其次,手机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沉迷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最后,手机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对学习知识的乏味,孩子更喜欢玩手机时轻松愉悦的体验,这势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成绩下降,因此被指责后他们就更想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孩子将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都知道手机不好,为什么还要给孩子配手机?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学习、交友、娱乐等都需要使用手机,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初中生拥有手机的原因。究竟给不给孩子配手机?多大年龄再配手机?其实答案都要从孩子的日常里去找。
一、孩子真的需要手机吗
要给孩子配手机,父母应明确地了解孩子用手机的目的何在,如果真的是出于学习和生活需要,父母在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还应合理引导。还有,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当同学都有手机,自己没有时,很容易心理失衡,感觉自己被孤立,这时候父母应权衡利弊,必要时给孩子配手机。
二、孩子的自控能力够吗
父母都知道,使用手机有很多不良后果,那么,在交给孩子手机前,父母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要知道孩子的自控能力够不够,他们能否明确什么时候该用和什么时候不能用,合理规划使用手机的时间。
孩子的未来都在父母的手里,父母给孩子手机前,一定要再三思考,如果感觉孩子的自制力弱,还无法很好地掌控手机,那父母就很有必要找到手机的替代者,比如,需要查找资料,可以适当借用父母的手机;需要和同学朋友交流,又不想让父母看到,可以佩戴电话手表。
三、一手给手机,一手握规则
孩子的身心毕竟还不够完善,即便是成人,有时面对手机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况自制力有限的孩子?所以,在交给孩子手机的时候,要向孩子明确手机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督促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比如,必须要在学习任务保质完成之后再玩手机;每日玩手机的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每晚九点后上交手机;在公众场合要关机;不用手机骚扰别人……制定了规则,还要有违反规则的相应处罚,可按孩子违反的轻重程度没收手机两天或一周。
这个世界很精彩,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合理使用手机,同时不放弃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约束,将手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让它成为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调剂,为孩子打开一扇新信息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