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

十八 甲午故地

字體:16+-

戚家國講到劉公島上的望海樓毀於戰火,歎一口氣說:“威海衛之近代曆史,資料記載較多,但凡重大事件,幾乎皆與倭寇海盜有關。明朝統治者迫於東部海疆屢受倭寇侵擾之故,於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 年)設立威海衛,至清光緒二十年(公元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威海曾三次遭到倭寇侵擾,其中兩次與劉公島有關。”

明永樂四年,倭寇船隊公然進犯威海衛,侵占劉公島,並采取聲東擊西之手段,揚言進攻百尺崖所,牽製守軍,乘機在威海東海岸登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清乾隆本《威海衛誌》載,其時衛城外的居民被害得“幾無噍類”,即幾乎沒有活人!由此可見倭寇之歹毒。踐踏了城外居民的倭寇獸性大發,繼而又攻打衛城。時任指揮僉事扈寧,率領世職及春戍、秋戍兩班京操軍和守城軍進行抵禦,全城民眾同仇敵愾,給守城官兵以大力援助。由於廣大軍民同心協力,猖狂至極的倭寇連續攻打三個晝夜,衛城安然無恙。後來都督徐國公聞訊率軍趕到,裏外夾擊,致倭寇敗逃。

倭寇三番兩次侵淩威海衛及劉公島,卻屢屢未能得手。直到清光緒二十年,日寇抓住清政府腐敗無能之機,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大清國一敗塗地,威海衛、劉公島落入魔掌。

“1930 年威海衛被民國政府依章收回,可如今又被日本人占領,唉,真是世事如棋。”戚家國說著話,小船也將到劉公島岸邊。劉巍問:“戚公子,我們私泊還是公泊?”戚家國說:“公泊吧。眼下形勢趨緊,私泊上島,倘若被巡查查到,反添了麻煩。”劉巍說:“你不是跟官茅廁和邵打爹熟嗎?他們管巡查,查到又何妨?”戚家國一笑:“能少添亂則少添亂。”劉巍回道:“好嘞,我在石碼頭東邊候著各位。”劉公島有兩座官建碼頭,鐵碼頭在西,是北洋海軍的軍用碼頭,用於停泊戰艦和裝卸煤炭等軍用物資;石碼頭在東,用於普通船隻停泊及貨物裝卸人員上下。除這兩座碼頭,還有早年漁民自建的漁船停泊地,設施簡陋,且受潮汐影響,退大潮時船隻難以靠岸,故石碼頭成為船隻出入島的適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