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惆怅

晚唱:以隋朝为例

字体:16+-

当猝死的隋王朝在一片硝烟中成为任人评说的历史之后,历史佬儿也终于在一堆乱麻里理出了头绪——原来,这个王朝命运的路径选择最初取决于隋文帝的一个念头。

在这之前的隋文帝杨坚其实已经痛苦很长一段时间了。

因为杨勇不争气。

杨勇是他的长子。N年前,隋文帝就已按照嫡长制的原则立他为太子。

但这个太子却很另类。

比如他疯狂地喜欢马。为了这个疯狂喜欢他甚至用锦绣来装饰马鞍,全然不顾他老爹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还比如他喜欢女人。当然,男人喜欢女人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不喜欢父母为他明媒正娶的那个女人——太子妃元氏,而是喜欢工匠的女儿云氏。杨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云氏娶进宫来当小老婆。如此一来,太子妃元氏的地位就更低了。

杨勇这么干,不仅隋文帝皱起了眉头,他妈独孤皇后也皱起了眉头。因为独孤皇后喜欢元氏,她不忍见到这个儿媳受委屈。

话说人世间的事情经常是匪夷所思的。就在云氏娶进宫来没几天,元氏竟然死了。

死于心脏病发作。由于先前没有任何先兆,所以元氏之死就显得很突然。

也显得很可疑。

独孤皇后怀疑是那个工匠的女儿搞的鬼,而且得到了儿子杨勇的支持。

当然这仅仅是怀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这一点。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从此以后,太子所在的东宫里传出的欢声笑语显得更欢快了。这是一种没有受到一丁点压抑的欢快,这是只有出身于工匠世家的人才能发出的欢快。独孤皇后几乎是忍无可忍了。

但她却无可奈何。因为这件事关乎她儿子的欢乐,她如果出手,那就意味着要一举剥夺儿子的欢乐——做母亲的,总是要替孩子着想。所以独孤皇后最后还是把欢快留给儿子,把委屈留给自己。

杨勇胡搞,隋文帝也是愤怒的,因为他对男女作风问题一向深恶痛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相爱几十年了,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还是对得起老婆的。当然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独孤皇后的**管理是很到位的,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她一人所生,没有给宫里的其他女人以可乘之机——但杨勇这孩子为什么就这么喜欢拈花惹草呢?隋文帝想不通。

更想不通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

杨勇二十岁这一年的冬至。早朝,百官们在皇宫中向隋文帝行礼,表示朝贺。隋文帝愉快地接受了朝贺。

当然这事情如果到此为止,那杨勇二十岁这一年的冬至将会过得很完美。但是节外生枝的是,百官们随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他们在离开皇宫后纷纷赶往东宫向太子行礼!百官们可能以为,太子二十岁了,也该接受一下朝贺了。

其实,事情即便走到这一步,杨勇也还有挽救的余地。他可以选择闭门谢客或者离宫出走,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态度。但是杨勇没有这样做,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着太子服接受百官的行礼,同时奏响礼乐。

礼乐齐鸣,这些震耳欲聋的乐曲声不仅在东宫内飘**,也在东宫外飘**;不仅飘**在太子的耳朵里,也飘**在隋文帝杨坚的耳朵里。杨坚是真痛苦了。他还没死呢,太子就这么搞,是不是太迫不及待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底线是可以碰的。

因为它柔软,一碰就弯,但就是断不了。

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

因为它坚硬,宁折不屈,一碰就断。

杨勇这一回是碰到了他父亲的底线。

但他不知道父亲的这一根底线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因为父亲没有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父亲什么都不说。父亲沉默了。

生气的沉默。沉默的生气。

杨勇决定一探虚实。他派出探子跑到父亲的仁寿宫去设法摸清父亲心头的真实想法。杨勇想知道,他这个太子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这是一次致命的试探。

因为探子没有回来。

隋文帝抓住了这个倒霉的探子,然后从探子嘴里,他知道了长子的蠢蠢欲动。

但是意外的是,隋文帝接下来并没有采取什么雷霆万钧的举动。他依旧沉默。

生气的沉默。沉默的生气。

因为有一个难题隋文帝始终没有解决:废太子容易,立太子难。在他的其余四个儿子当中,谁会是新太子的人选呢?

隋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不拿,这是隋文帝的帝王之道。隋文帝不想在废立之间开启一幕骨肉相残的宫廷惨剧。这是一个为人父者的悲悯情怀。

作为一个皇帝,在皇权与亲情之间,隋文帝所能做到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