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天邊救母親

字體:16+-

餘夫人居住的老家餘河店鎮,因府漳雙子河從東西穿流而過,素有“河中帆船萬隻,岸上店鋪百家,商賈南來北往,貨物應有盡有”的“小漢口”之美譽,曆史上,曾一度因府漳雙子河便利的水運交通,而極盡繁榮。

從南京輾轉歸來的餘夫人和小餘琦,穿著和氣質在鎮上十分招人注目。為安全起見,家人將她們安置到餘河店陶瓷窯廠的鄉下,以躲避日偽軍和地痞流氓的騷擾。

水土豐厚的鄉間田野,蔥蔥綠樹掩映之下,一個由土磚瓦房組合而成的村莊,自然地靜臥其中。窯廠村民風純樸,清朝時村裏就有人中過秀才。國民革命時期,又有很多人參軍打仗,最早有餘亞東先生。其後,餘俊豪追隨餘亞東先生進入黃埔軍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觸動了身居海河鄉村一隅的餘夫人的心靈。

收不到丈夫的來信,她茶不思飯不想,什麽心思都沒有,女兒年齡還小,無法理會她的感受。這首《春望》,她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越感到傷感。

白天,她常常望著窗外發呆。晚上,她時常半夜醒來,夜不能寐。這首詩,卻讓她無法放下,她每讀一遍,就多一分傷感,每一個字都刺痛了她的心。

夜深人靜,讀到《春望》這首詩,餘夫人總是淚流滿麵,想放手可是放不下,隻有自哀自怨,哀自己生的時代不好,怨自己不是男兒身。難怪古代女子說,寂寞最傷人。

每當黑夜來臨,她都無法入睡,隻有挑一盞煤油燈,捧一卷古詩,讀著讀著,然後,以詩掩麵昏昏然地進入夢鄉。也隻有在夢中,她才能感受到夫君的氣息和體溫,重溫過去有夫君在身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