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书

[释读与评点] 在朝寂寥言“娱老”,被请捐款办“西学”

字体:16+-

李鸿章此信分两次写成。前则中首先说到“刘维贤因引见迟误,今始言旋”。刘维贤其人前面言及,凭其身份,不可能是“引见”朝廷,当是被引导入见李鸿章,意思是说两人见面谈事较晚,他现在才刚返回。嘱咐经方“楼宅工程应责令认真妥办”,并节约使用地租收入,有所余留以备缓急。所说“霍租”“桐仓”,分别当指霍山田庄地租和桐城田庄仓房。又说到自己在总理衙门(“译署”)浮沉“了无意味”的境况和感受,以及顾念太后和皇上的“优容”而“不敢告退”的隐衷。又告知明秋经述儿子婚娶,“仍须觅赁房屋”的事情。至于自己,说庐州、扬州“各处甲第园林,足可娱老”,是非常盼望摆脱“尘事索绊”南下颐养了。此老真的如此洒脱了吗?一辈子热衷官场之人若能真到这个分上,也是非常善于自我调节了。

信的后则中,是专议刚接到的老家庐州绅士“请创设西学堂”公禀的。创设西学堂为响应朝廷新政号召的举措,李鸿章也认可“自是救时急务”。但他说明自己从留京后,已是“各处禀牍概不批行”,并且物价昂贵(“薪桂米珠”),度日维艰,也没有能力倡捐巨款,在表示“深为抱歉”的同时,对“其单开拟筹各款”可否能办,能办的如何来办,也表达了意见。说到的当时安徽巡抚(“皖抚”),是邓华熙,也就是信文中的邓小赤(其人字小赤)。信中说“庐城(庐州城,合肥)公事,本不易办”,所问“肯力任否”的楚宝、仲絜,前者是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字楚宝),后者未查知姓名,当也是李鸿章的某位亲戚。

[1] 此信原以《致李经方》为题,载“新全集”第36册第196—197页,时间标为“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并注:“原稿无年代,信内所述公私诸事系在光绪二十四年中,姑系于此。”年份疑误。理由:1、信中有“余在此浮沉译署”句,指在总理衙门任职,查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癸酉)有上谕解李鸿章总理衙门大臣职事,该年九月初六日他已不在该衙门。2、“庐州绅士公禀,请创设西学堂”事,当是在戊戌政变之前,“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已发生政变月许,绅士公禀请创设西学堂不符当时背景。鉴此,将该信时间改定在“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