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长江之长,不仅在长度,而且也在她的历史,比古老还要古老;长江之大,不仅在气势,而且也在她的流域,更在她的胸怀。千回百转,千难万险,长江流淌到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长江是生命的长河,养育了中华儿女。长江的生命来自神奇的自然,她是地球的孩子,是造山运动的产儿。她来自哪里?高耸的唐古拉山,遥远的通天河?是,但也不是。比高山更高的是气质,比遥远更远的是永远。
远古洪荒的中华大地,东高西低,东水西流。西部是辽阔的古地中海,今天的青、甘、藏、云、贵、川等濒海而居,尽赏海景、自成风景。大约在两亿年前,青春萌发的地球突然间发起猛烈的造山运动,顿时山崩地裂、惊尘蔽天,沉睡的海底被托出水面,隆起、升高,横成岭、侧成峰,石破天惊,气势恢宏,宛如一部令人惊悚的世界末日大片。古地中海携一海的淤泥浊水、惊涛骇浪,一路西迁,越过今天的中亚、东欧、西欧,定居在今欧、非、亚大陆之间。许多年许多年后,它的岸边,陆续围聚了一个个群落,它们的名字,叫法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叙利亚、塞浦路斯、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等;它的四周,次第绽放出一朵朵人文之花,名字分别叫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爱琴海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它最南岸的浪花,拍打着北纬三十度线。许多年后,一条长长的路,把这个仍然叫地中海的地方与它曾经的母体古中华大地连通起来。路的名字,叫丝绸之路。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古中华西部地区不断增高,在大约七千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中,原地中海的海沟深褶再次被完美抬起,三峡和它的巫山十二峰横空出世、卓然兀立。水落石渐出,海枯石不烂,神女峰的山顶至今遗留着海底古生物的化石。从此,三峡以西,东水西流,形成西部古长江;三峡以东,西水东流,形成东部古长江。至此,我们知道,远古的中国曾经有两条长江。这是造山运动大片的新版。
大约在三四千万年前,地壳运动中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撞击,爆发出更为剧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把整个儿古中华西部再一次高高抬起,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金—祁连山脉群峰雄起,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联袂并立,中华大地从此呈现西高东低、众水东流的格局,是谓“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此时,造山运动大片的第三版算是杀青,但还没有剧终。数万年来,位处高势的西部古长江向东发起猛烈的撞击,终于冲破七百里厚度的石壁,东西古长江从此贯通汇合,一路浩**东进,万里长江由此形成。天地一根弦,江河日夜流,长江是时间的刻痕、地球的史记,用古老的涛声谱成了永恒的澎湃。
地球给长江以能量,长江给人类以力量。博大而奔腾的长江浇灌了广阔大地,养育了世代中华儿女、长江子孙。她的主流经过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一个省份,一路向东;她的支流经过甘肃、陕西、贵州、广西、广东、河南、浙江、福建八个省份,辐辏四方。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水、湘水、汉江、赣江八大支流、七百多条小支流、三千六百多条小小支流,与长江主流连通;每一条支流有无数的细流,像毛细血管一样丰富,又像蛛网一般密布,汩汩地向长江输送营养;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五大淡水湖中的四个与长江相通,四万多个中小湖泊和水库星罗棋布连成长江水网。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份,在江苏淮阴以南、镇江以北的扬州段,通过里运河与长江瓜洲古渡连通。在此,长江与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部贯通,然后继续东去,从宽广的吴淞口汇入滔滔东海。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满水小河盈,发达的长江水系,养育了大半个中国。
地球给长江以生命,长江给大地以生机。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化石,发现于长江上游地区的云南,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水利万物,舟济天下,雨水丰沛的长江流域四季葱茏物产丰富,通达江河湖海、东西南北的物流,使长江流域渐渐成为富庶之地、安居之所、庇佑之处。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四次人口大规模向长江流域的聚集。西晋永嘉年间,社会凋敝腐朽、战乱频仍,旱灾、蝗灾、疫灾连年不断,中原地区民众流离失所,被迫迁移到长江流域的今湖北的江陵、松滋、武昌、黄梅、郧西、竹溪、襄阳、宜城、钟祥,安徽的芜湖,江苏的南京、扬州、镇江、常州等,过程持续上百年,人口转移数百万;唐代“安史之乱”时期,为躲避兵燹之祸,百万民众从黄河流域、中原大地逃至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各地;北宋“靖康之乱”时期,金兵大举南侵,宋廷且战且和、边打边退,最后定都今杭州,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不得不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今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迁徙;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使湖南地区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人口骤减,明王朝控制湖南后,用行政手段从苏、浙、皖、赣组织大量民众迁徙湖南,其中邻近的江西移民最多,以致有“居楚之家多豫章”一说;明末清初,张献忠发动反明农民起义,兵起陕北,鏖战中原,横扫长江,从川江入川,在成都称帝。张献忠杀人成性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有“屠蜀”之恶名,加之先与明军战、后与清军战,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导致四川人口殆尽,不得不从湖广地区迁入人口。一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从元末到清初,血泪写就三百年。从漫长的移民史角度看,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战争因素、自然因素相互叠加,推动了人口流动,北人南渡,东人西进,促成了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湖广熟,天下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一部古代史,半部逃难史,广袤富饶的长江流域,相对稳定的长江腹地,富庶秀丽的鱼米之乡,以博大的胸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天下游子,养育了八方儿女,长江在中国版图上的分量日益加重。发展到今天,长江流域覆盖国土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五分之三。江水奔腾不息,生命繁衍不止,长江是生命之河。
长江不歇脚,生命不停息。
长江是文化的长河,滋养了中华民族。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造物主有一双神奇的手。在长江的上游,源自沱沱河的金沙江与源自岷山南麓的岷江,在四川宜宾交汇成长江,从秦岭出发的嘉陵江在合川与渠江、涪江汇合,从重庆朝天门涌入长江。从这里起到宜昌段,也叫川江,它有一个代名词,叫神奇。
川江地势雄奇险峻,悬崖峭壁连绵如阵,巍比岱宗,险超西岳,稳若衡山,秀甲匡庐。河道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回旋,让你知道什么叫怒涛狂卷、轻舟千里,什么叫虎跃狮咆、马奔狼突,什么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悬棺、那古栈道、那岩上纤痕,那一道道深刻的崖上缝、壁中罅,有鬼斧神工之奇、天造地设之妙,让你想象亿万年前的江水是以怎样的力量冲击石壁、撞开夔门、**出瞿塘峡,奔腾成一条长江的;教你懂得什么叫没有蹚不开的路、过不去的坎,什么叫开天辟地、所向披靡,一心只向远方的星辰和大海。
一抬头,一座航标灯在高处的山嘴上站着,如山鹰兀立,傲视苍茫。仿佛等了你百年千年,照亮你的人生,指点你的迷津。任你时来时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它以静待变、处变不惊。漂流在川江,你会感到沧桑不已,自叹人如微波游丝,时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
但是,峡江之上,苍山之巅,云雨之间,还有婀娜和娉婷在等你,有望眼和轻唤在等你,有软软的风、柔柔的雨、幽幽的怨、暖暖的爱在等你。对了,是一位神女,传说中的西王母之女,她的名字叫瑶姬。瑶姬在这里栉风沐雨,坚守经年,一心等候治水的大禹,在这里霓裳羽衣沐浴嬉戏,在这里腾云驾雾播云布雨,在这里除妖驱虎导航指路。楚襄王梦之求之,屈原歌之赞之,宋玉、阮籍、郦道元、李白、杜甫、薛涛、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或结对或排队,在神女峰的脚下献诗,从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下来的范成大,拿着去洞庭湖、赤壁、黄州、庐山的船票在峡口等候,还有卢照邻、杨炯、孟浩然、王维、岑参、孟郊、白居易、杜牧、欧阳修仰慕而来,远远地站在峡江滩涂上观望,千里之外的长江下游,还有瓜洲渡口的王安石、陆游,金山寺的张祜,在眺望,在预约。但都没有打动神女的圣意芳心,此刻她以烟霞为轻纱,用晚照做柔曼,将满目秋波送给峡江崖上、嶙峋岩中的一群孤独的身影。
那是川江纤夫们。“脚蹬石头手扒砂,风里浪里走天涯”,踩着一亿年前的海底、一万年前的河床、一千年前的栈道、数百年前的鹅卵石,一队队、一步步,一年年、一代代,弯成力字形、伏作满弓状,逆水而行,向水而歌,是力量在行走、生命在唱歌。那岩石上深深的纤痕,那风吹日晒黑得像江中石一样的脸、手和臂膀,那打着旋涡在峡谷和江面回**的川江号子,像动感的雕像、凝固的浪线,一根纤绳便把七百里三峡拉成了五线谱,一支旋律从古来,一溜音符向东去。但是,这只是长江的序曲。水道再曲折,奔流再遥远,长江却几乎围绕一根轴线做等幅运动,千回百转弯弯绕绕,最终精心地在轴线上选择了自己的入海口。这根轴线就是北纬三十度线。
地球北纬三十度,是一个奇特而神秘的地带,一道人类文明之谜。中国的长江、雅鲁藏布江,埃及的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的恒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大江大河横跨这一地带;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长江文明等在这里聚集;佛教圣地尼泊尔,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圣地耶路撒冷,道教圣地武当山、青城山等在这里发祥;珠穆朗玛峰等地球上的七座最高峰,以及至今无人能登顶的梅里雪山在这里列阵;神秘的百慕大群岛等在这里隐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在不远处潜伏。有人将这条北纬线称为人类的文明线、地球的脐带。长江正是这条轴线上的一条线段,串联起了中华文明;是这样的一根脐带,紧紧地连接中华腹地,像一条能量强劲的巨龙,一往无前奔向东海。
长江流域是文化的故乡。上游地区的元谋人,中游地区的长阳人、郧阳人、郧西人都是我们的祖先,他们在旧石器时代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斧石锛石犁石铲等工具,石矛石镞石刀石丸等武器,学会了钻木取火,告别了茹毛饮血。川鄂三峡文化、江汉屈家岭文化、湘鄂大溪文化,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如盛开的花朵。长江流域大量稻谷遗迹的发现表明,七千年前这里的曾是稻菽千重浪、江南鱼米乡。
楚人是长江的主人。家住长江边,一住五千年,这群黄帝的后代举着祝融的火把,怀着焚荒的信念,告别夏民族部落,从黄河岸边迁徙到长江汉水流域。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南征异族,北抗中原,一路南迁,不断开疆扩土,逐渐强大起来。楚人灭殷,却把部落图腾由黄河先民的“龙”衍生为殷人部落的“凤”,使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第一次在刀光剑影中绽放出文明的曙光;楚人灭巴,却保留了巴族对白虎的崇拜,先征服后融合,同生存共发展,一个发奋图强而豁达包容的先楚集团,崛起在长江上中游流域。龙飞凤舞,虎踞龙盘,非夏非夷、亦夏亦夷,楚文化与华夏文化、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长江边上找到温暖热烈的篝火和推杯换盏的酒桌,椒糈桂酒在这里找到琳琅的超市,琼枝香草在这里找到缤纷的花店,鸾歌凤舞起翩跹,巴酒蜀茶醉成欢,一派吉祥景象。各民族间杂居、强弱搭配,不拒南北,不问西东,兼收并蓄,使楚文化先天具有先进的因子。楚庄王等数任君王接续发力,对内改革图兴,对外用兵图强,楚国迅速国富兵强。战争是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周室伐楚、楚晋争霸、问鼎中原,是南北之战,更是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流。周朝想把势力范围向南扩张,但遭遇南方荆楚势力的强力反抗,周昭王姬瑕三次伐楚,在长江汉水一带遭遇楚人顽强抵抗,在第三次征伐中全军覆没,周昭王“南巡不返”,命殒江汉。楚人在楚地建立楚国,抢占到长江边上铜绿山的铜矿,炼就楚式剑的闪闪寒光,楚国从此剑指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从刀耕火种到铁耕牛种,楚国创造和引领先进的生产力。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下令开凿江汉运河,把长江与汉水连在一起。楚国北战诸国,东进下江,渐次拾掇地盘。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49年,楚国两次发起舟师伐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占领的长江下游地区,设置金陵邑(今南京城),公元前301年楚怀王派兵占领滇池地区,任命滇王。楚国势力西起川蜀、东到东海,南起南岭、北至淮海,天下几在囊中。春秋战国五百年,大小战事数千幕,楚国是从不谢幕的主角,先后跻身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据江峙立八百年;商周继夏,楚承商周,汉袭楚制,楚风焯焯五千年,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和长江文明。此后,自公元229年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民国政府在南京定都,踞江治国,倚险守国,故南京亦有“十朝古都”一说。
文化依水而生,文明因水而兴。世界大河流域大多单一民族聚居、趋同文化信仰,但长江流域诞生了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徽赣文化、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各呈芬芳,和而不同,文化长江因而两岸葱茏。无数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抒写中华民族的史诗;数不清的政治事件、军事争战、文化现象发生在长江;无数的先哲巨匠、文人墨客在这里挥巨墨、舞椽笔,读不尽的雄文翰墨、诗词歌赋如长联披挂在两岸;腥风血雨里的殷红,风雨飘摇下的苍白,不忍卒读的条约、协议、和约上耻辱的落款签名,是长江体肤上那层层叠叠的伤口在结痂;无数的文化经典、文化遗存、文化标识、文化星宿从长江升空辉映神州。儒释道共饮一江水,东中西同走一股道。长江两岸寺院庙宇遍布,楼阁塔台林立,一路数来,长寿文峰塔、万州洄澜塔、忠县石宝寨、宜昌天然塔、武汉黄鹤楼、九江锁江楼、安庆振风塔、芜湖中江塔、南京鸡鸣寺、镇江金山寺、南通广教寺,各展丰姿又连线成景。极目远眺长江,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迅疾到“江天忽无迹,一舸在中流”的缥缈,从“绝壁横天险”“夔门天下雄”的险峻到“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的幽静,从“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的生动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的超然,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惆怅到“古今斯岛绝,南北大江分”的豪迈,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悲怆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旧忆,长江分娩了烟柳江南、水墨雨巷,雕塑了伟岸峭壁、险隘雄关,涂抹了湖光山色、水村山廓,是与黄河齐舞的两支画笔。长江且歌且行,让历代文人或倾倒或感叹或怅然,他们用跨越时空的续笔,接力描摹出多彩的长江。那一帆一浪一石一矶、一草一木一楼一台,都是长江的符号、文化的标点、民族的胎记。长江广纳百川,文化兼收并蓄,通过交换交流交战,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走向交融,长江文化与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西域文化,甚至异域文化煮酒论道,互鉴互通。千山同根,万水归江,长江因此而壮阔。长江文明因此而与黄河文明一道,作为两支相生相伴又相互激**的源流,一同构成中华文明的主体。
长江不歇脚,文化不停滞。
长江是思想的长河,培育了中国智慧。长江是一道神奇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道深刻的哲学命题。每一片浪花都是试卷,所有的人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长江的中下游让你领略了什么是广博,长江的上游则让你体悟到什么叫深刻,深刻得让你的思想行囊贮满厚重,让你的灵魂肺腑淘洗得空明澄碧。
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朗照的是思想的光辉,流淌的是哲学的波光。广纳百川而不捐细流,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是长江的胸怀;开山劈岭、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是长江的性格。逼仄处动若狂澜,港湾处静若止水,从不驻足,奔腾入海,是长江的追求。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生活在这样的奔腾中,你我都是一滴澎湃的水、一朵跳跃的浪。如涓滴之于江海,安泰之于大地,人一旦远离社会、游离环境、背离大势,转瞬即逝,什么也不是。长江是奋斗的代名词、生机的同义语,是包容的标志、博大的象征,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品格。
历史峰回路转,水道九曲回肠,长江穿越在时光隧道,流淌至今,把一道历史性答题横亘在我们面前:今天,该怎样利用和保护长江?思想有多远,行动才能走多远。
一部长江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共生史。长江流域土地、矿产、水流、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丰富,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产业、市场、人力等资源雄厚,是经济腹地、生态要地、创新高地、发展重地。优势集中、辐辏广阔是特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前提,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是关键,连通南北、沟通东西,并联水陆空、统筹江河海是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唯有生态高质量,方有经济高质量;只有环境高质量,才有生活高质量。长江流域雨水丰沛,水系发达、水网密布,水资源总量几乎占全国的一半,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东、中、西三线从长江取水。长江之水天上来,全程落差六千六百米,天然资源化作电力优势,巴塘、龙开口、观音岩、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大型水电设施呈梯级分布,西电东送从这里出发,长江电力点亮了大半个中国。
一部长江史就是一部变水患为水利的奋斗史。年年水患,岁岁难安,漶则一片汪洋、民失所居,枯则一落千丈、舟不畅行,这是旧中国的长江留给人们的记忆残卷。潮起潮落,水丰水枯,今天的长江流域数以万计的水库湖泊,发挥着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养殖、旅游效益,有效蓄水、科学调度,提升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和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变年年水患为年年水利,变岁岁难安为岁岁安澜。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水生态、优质的水环境、可靠的水安全、灿烂的水文化,是长江永不干涸、永续流淌的保证。
一部长江史就是一部天堑变通途的发展史。一百多座大桥横跨长江,沿江高速、跨江铁路纵横交错,民航航线密集交织,城市隧道、过江地铁、水面轮渡南北穿梭,与长江航运共同构建起纵贯东西、连通南北的立体交通网,激活了长江流域经济。如何让产业布局、交通布局更优化、更科学、更有效率,既有舟楫之便,又有水电之利;既有交通之功能,又有抗灾之功效,长江是一道题,正在考验我们的智慧。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水陆并进是战略,通江达海是胸怀。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是新时代赋予长江的新使命。
长江不歇脚,思想不停步。
岁月抹不去历史的创痕,江河洗不尽身上的风尘,我们不能忘记自然的惩罚,不能亏待长江的回报。中国人口向长江流域大规模聚集起,对长江的破坏就开始了。北宋晚期到南宋早期,随着对长江的大规模开发,毁林开荒、伐木建房、围湖筑堤,长江流域植被受损、水土流失,江水的含沙量逐年增大。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影,回清倒影”,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李白笔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白居易笔下“蜀江水碧蜀山青”“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那时候的长江是一江清水。不光长江,那时的汉水也是一水碧波。欧阳修、曾巩不约而同用“清汉”来形容汉水,九百二十多年前北宋苏轼笔下“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八百三十多年前南宋陆游笔下“楚水清若虚”,不久他的好友范成大于一一七七年五月从岷江进入川江一路直下,只有惊涛骇浪的豪迈而没有空明澄碧的沉醉,漂泊到汉口岸边,才见到清澈的汉水,这位南宋诗人不禁怅然道“汉水自北岸出,清碧可鉴。合大江,浊流始相入”,而与范成大几乎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袁说友则记录“荆江水涨浊波涌急,逆泛洞庭,潇湘清流亦为改色”,可见长江干流已是浊浪翻滚且影响到上游的洞庭湖了,而支流汉水依然清澈。随着唐末宋初长江汉水流域气温长高,雨水增大,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力度加大,河水改道,泥沙俱下,两宋时期汉水开始变浑浊。就在范成大见过“清碧”的汉水不久,南宋进士陈造途经樊村,留下“汉江水黄浊,贪行不暇汲井”“沙随秋涨漫川原”的描述,可见汉水含沙量在增大。到了宋末元初,汉水流域森林开始被大规模采伐。研读南宋以降的诗文,笔端难现清流,长江碧水不再。
文笔如史笔,江水如墨水,留存下长江的前世,也记录下长江的今生。亿万年的长江,千百年的沧桑,一路风尘仆仆,需要休养生息。渔网水中觅,江在网中泣,过度捕捞、疯狂猎杀、竭泽而渔,是暴殄天物、饕餮无度,导致珍稀濒危、鱼鳖无存,偌大的长江已容不下人类的朋友;挖砂采石、围湖造田、大兴土木,长江已是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在无声地流泪、泣血,连眼泪都已浑浊;高含量泥沙排放、高有害工业废水、高污染生活污水,把生命之源变成了垃圾池、粪水坑。危害长江就是戕害自己,祸害长江就是贻害子孙,保护长江就是拯救自己,善待长江就是善待人类,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文脉、万世根本。
重荷终究难继,疗伤尚需时日,长江保护当从头做起,雪山草原三江源,唐古拉山昆仑山,没有源头的绿色,就不会有两岸的葱茏。牧民下山,策马扬鞭告别世代家园,只为源头活水滋润千秋。渔民退捕,一江两湖连七河,清江、清湖、清船、清网,还白鲟、江豚、白鱀豚、中华鲟、长江鲟等四千三百多种水生物一个安全的家。草长莺飞垂柳依,鱼翔浅底江豚跃,只有让生态充满生机,才能使万物蓬勃生长。长江无恙,苍生无虞,呼唤依法治江,重塑长江文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上下共饮一江水,左右同唱一首歌,终会“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一江清水向东流。
母亲需要保护,长江需要呵护。
中国,只有一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