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张浩列传

字体:16+-

张浩(1102—1163年),字浩然,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人,金朝名臣。

明哲保身的五朝老臣

张浩是高句丽(gōulí)王国开国君主东明王的后裔,本姓高,曾祖父高霸曾在辽朝担任高官,后来改姓张氏,他的祖父、父亲都在辽朝为官。

张浩一家虽然生活在东北,但通晓中原的文物制度,等到金太祖占领辽阳,张浩前去投靠,献出很多计策,被授予官职,负责撰写政令。

金太祖死后,金太宗赏赐张浩进士出身,张浩受命修建宫室,制定朝廷礼仪。几年后,张浩因母亲体弱多病,申请辞职,回家赡养母亲,后来担任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刺史。

等到金熙宗继位,金朝建立也不过二十年,各项礼仪制度很不完善,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金熙宗命令全面学习汉人的制度,推行到全国,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大量任用汉人为官。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回到朝中做官,先后担任户部、工部、礼部的侍郎,很快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协助金熙宗制定朝仪,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将完颜宗弼依仗金熙宗的信任掌权,将丞相田珏(jué)排挤出朝,借故杀死他,又将田珏周围的汉臣全部处死,尚书省为之一空,几乎无人可用。

张浩临危受命,一个人管理六个部门的政务,他凭借过硬的行政能力,将各类政务处理得非常稳妥,朝臣都十分佩服。不久,张浩借口年老多病,请求出朝担任地方官,朝廷任命他为平阳府(今山西省西南部)知府。

平阳府的治安非常差,有很多盗贼。张浩刚一上任,就遇到男子在夜里掳掠妇女的恶性事件,他当机立断,下令逮捕该男子,当众杖杀,于是不法之徒慢慢少了很多。接着,张浩又废除了很多违背礼制的祠堂,为尧帝修缮祠堂,建造遗风亭,用来教导百姓。平阳府被治理得很好。

完颜宗弼死后,金熙宗一下子失去了臂膀,显得不知所措,开始荒废朝政,擅杀大臣。右丞相完颜亮趁机夺取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重用汉人,将张浩调回朝廷担任副宰相。此后,张浩因母亲去世,守丧三年,守丧结束后,被提拔为宰相,进入最高决策层。

完颜亮决定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命令张浩营建新都。张浩不辞辛劳,仿照汉人的宫殿之制,修建宫城、后苑、太庙、官署,历时三年,规模堪比汉唐宫殿。

迁都之后,张浩请求朝廷下诏,四方百姓前来居住的,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人口。迁都之事有利于金朝的封建化,也奠定了金、元两朝北京城的规模,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完颜亮好大喜功,十分艳羡富庶的南宋,想要占领它。自从“绍兴议和”后,南宋和金朝已经二十年没有战争。张浩心中反对,却不敢犯颜直谏,旁敲侧击地说:“臣昨天晚上观测天象,发现宋朝将来一定会为陛下所有。”完颜亮非常惊奇,问道:“你有什么证据?”张浩说:“赵构没有儿子,将来一定会发生皇位争夺。陛下根本不用发兵,就可以轻易占领南朝。”完颜亮非常高兴,但依然积极备战,甚至很久都不上朝,张浩想要进谏,但没有找到机会。

正巧完颜亮派遣手下官员看望张浩,张浩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陛下的军队都是新兵,很难取胜,还是找些老兵为好。”完颜亮正意气风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打了张浩一顿,让他留守后方。

完颜亮进攻南宋,被宋将虞允文击败,军队损失惨重,人心不附。许多大臣拥戴完颜雍继位,是为金世宗。前线军心大乱,完颜亮被部将杀死。

金世宗继位后,继续任用张浩为宰相,对他说:“你在完颜亮手下担任丞相,完颜亮如此无道,你怎么能说没有过错呢?可是,完颜亮大修宫室,民力凋敝,你也曾经劝谏,不能说没有尽力。如今朕看中你的能力,所以任用你为丞相,不要辜负了朕的期待。”

张浩非常感激,竭尽所能辅佐皇帝,经常推荐人才。有人建议皇帝废除科举制度,他委婉地劝说道:“历朝历代的皇帝,只有秦始皇不重视文学之士。”金世宗立刻明白他的言外之意,回答道:“我怎么可能是秦始皇。”于是不再废除科举制度。

张浩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多病,获得皇帝的特殊优待,多次请求退休,于1163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原文】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yú)?”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摘自《金史?卷八十三》

【译文】当初,有皇帝的近侍想要废除科举制度,金世宗说:“我召见太师张浩商量这件事。”张浩入朝觐见,皇帝说:“自古以来有没有不用文学之士的帝王?”张浩回答道:“有。”皇帝问:“是谁?”张浩说:“秦始皇。”皇帝环顾身边的侍从说:“怎么可以让我成为秦始皇呢?”这件事于是停止。

词语积累

**祠:**,过多。滥建的祠堂。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比喻为了个人利益不敢坚持原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