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项羽本纪

字体:16+-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出生于泗水郡下相(xiàng)县(今江苏省宿迁市)。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西楚霸王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小时候学习经常半途而废,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书法没有用,会写名字就行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项梁便教他兵法,但是刚了解了一点大意,项羽又不学了。

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天下,路过吴中郡,项羽和项梁在一旁围观。项羽看到壮观的仪仗队,指着秦始皇说:“我可以取代他!”项羽长大后,身高八尺多,力大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郡的少年子弟都很忌惮他。

公元前209年,陈涉等人揭竿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羽也跟随项梁起兵反秦。因为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大将,在各路义军中很受尊重和信赖,许多队伍主动来投靠,其中包括汉高祖刘邦。

居(cháo)县(今安徽省巢湖市)的范增游说项梁,应该从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嫡孙,袭用楚怀王的名号,必定更有号召力。于是项梁找到楚怀王嫡孙熊心,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

项梁与秦军作战,连连取胜,因轻敌而战死,楚军士气低落。这时,秦将章邯(hán)击败了陈胜,又攻破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率领二十万士卒,将赵军包围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

另一位秦军将领王离也率领二十万士卒,与章邯构成掎(jǐ)角之势,赵军向各地起义军求援。

楚怀王提拔亲信宋义为主将,前去救援巨鹿,宋义见秦军人多,不敢前进。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们只能拿野草和杂豆煮了吃,宋义反而在军中大宴齐国宾客。

项羽十分愤怒,借口参见宋义,闯进军帐中,一剑斩下他的头,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将领们都畏服项羽,一起拥立他为主将。

项羽马上派遣两位将军率领两万人渡过漳河,刚获得一些小胜,又接到赵军的增援请求。项羽大宴全军,酒足饭饱之后,下令只携带三天的干粮,全军渡过漳河。

渡河之后,又下令凿沉船只,砸碎行军锅碗,烧毁行营。楚军见退路已断,士气倍增,奋起死战,摧毁了章邯、王离两军之间的粮道,强占秦军粮草,大败秦军。

战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有几十路,都畏惧秦军,不敢前进。楚军攻击秦军时,大家都在营垒中观望。看到楚军无不一以当十,杀声震天,各军胆战心惊。

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众将都跪着用膝盖行走,没有人敢抬头仰视他。自此,项羽成了各路诸侯的盟主。

当初,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分路进攻秦军,先打入函谷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占领京城咸阳(今咸阳市)的为王。项羽在巨鹿击败秦军主力,到函谷关发现汉高祖刘邦先进入了咸阳。

项羽非常生气,屯兵在咸阳城外的鸿门,大宴三军,下令休整完毕进攻汉高祖。范增建议说:“刘邦在山东时,喜欢财物和美女,现在入关了,财物也没拿,美女也没要,他的志向不小,一定要一击必杀。”

项羽的叔父项伯和汉高祖麾下的谋士张良要好,连夜劝说张良逃走,张良将消息告知了汉高祖,汉高祖连忙请项伯找项羽说情。

第二天一大早,汉高祖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前来谢罪,以臣自称,声称自己只是暂时保管关中地区(今陕西省中部),不敢称王。项羽留他宴饮,席上,范增再三示意杀了汉高祖,项羽视而不见。

范增十分生气,召项庄入席舞剑,让他趁机杀了汉高祖。项伯见势不妙,也起身一起舞剑,不断替汉高祖掩护,项庄始终没有找到机会。张良连忙出帐,找来汉高祖的猛将樊哙(kuài)助阵。

樊哙手持剑盾闯入营帐,怒发冲冠地指责项羽,项羽见他是位壮士,赏赐酒肉,命他陪坐。汉高祖趁机借口上厕所,独自逃跑。范增气得将汉高祖送的礼物摔到地下,怒骂项羽。

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火烧秦宫,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建都彭城(今徐州市)。汉高祖先入关中,按约定应该封为汉王,范增担心他据有天下,劝说项羽给他巴、蜀、汉中的土地,将关中的土地分别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以阻断汉高祖的东出之路。其他诸侯则根据功劳、关系分封土地。

诸侯们都想拥有更多的土地,暗地里互相侵占,后来都公开反叛项羽,汉高祖借机占领了关中地区。项羽命手下阻挡汉高祖,汉高祖辩解说自己只想要关中,项羽相信了他,先去攻打其他诸侯。

汉高祖趁机收拢五路诸侯攻打楚国,一直打到彭城。项羽掉头攻打汉军,从早晨开始向东推进,中午就打到了彭城,汉军四处逃散,十余万汉军掉进睢(suī)水,以至睢水被堵塞。楚军把汉高祖里外围了三层。

正在这时,狂风从西北方刮起,楚军大乱。汉高祖趁机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连父亲和妻子都丢下了。

汉高祖兵败后,诸侯纷纷归附项羽,他也想与项羽讲和,范增不同意。于是汉高祖派人离间项羽和范增,范增被气死,但汉高祖仍然不是项羽的对手。

楚、汉相持到第四年,双方互有胜负,天下人厌倦了战争。项羽对汉高祖说:“天下纷争,只因为我们两人。我们单挑,再不要让百姓受苦。”汉高祖一口回绝。

不久,汉高祖的大将军韩信攻占了齐国、赵国,又击败了项羽的大将。项羽亲自出战,汉军退走。项羽连年在外征战,兵疲马困,粮草告绝,于是和汉高祖签下和平条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不料,汉高祖趁项羽带兵返回东方时,马上撕毁条约,联合其他诸侯攻楚,组织了六十万军队,在垓(gāi)下(今安徽省固镇县境内)将项羽团团围住。

深夜,汉高祖让士兵唱起楚国的歌谣,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项羽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在帐中饮酒,看着身边的美人虞姬、名马乌骓(zhuī),慷慨悲歌:“力能拔山,气能盖世,怎么时运不济啊,乌骓你怎么不往前闯啊!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才好啊?”项羽唱了几遍,眼泪一道道流下来,身边的人也跟着哭泣。

项羽领兵趁夜突破重围,但迷了路,最后只剩下二十八人。天快亮时,汉军发觉,几千人前来追赶。项羽对骑兵说:“我起兵反秦至今,大小七十多战,没有败绩。现在天要亡我,我们最后打一场痛快仗,看我给诸位拿下汉将!”于是领着骑兵几进几出,汉军像草一样被击倒,项羽杀死好几个汉将,一百多名汉军,仅仅损失两名骑兵。

这时,项羽冲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请求项羽马上渡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笑了笑说:“江东子弟八千人同我一起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我有什么颜面去见江东父老?”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对汉军司马吕马童说:“我认识你,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这份好处就送你吧!”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趁秦末大乱,凭借卓越的战功,由一介布衣成为西楚霸王,灭亡秦朝,功不可没。但他以战功自傲,不懂得任用贤才、实施仁政治理天下,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原文】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摘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译文】当时,赤泉侯杨喜担任汉军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瞪眼呵叱他,赤泉侯和他的马都吓坏了,退避好几里地,项王与自己的骑兵在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项王在哪里,就把部队分为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王于是驰马奔跑,又斩杀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一百多人,重新聚拢他的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于是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和大王说的一样。”

词语积累

锦衣夜行:身穿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走路。比喻享有荣华富贵却不在别人面前显示。

江东父老:江东,长江从九江市至南京市一段,由西南往东北流,故将东岸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左。指家乡的父老兄弟。

作壁上观:项羽与秦军作战,诸侯们躲在壁垒观看。比喻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响起楚地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陷入绝境。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帽子。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实际上没有真本事。

霸王别姬:霸王,指项羽;姬,项羽的爱妾虞姬。项羽兵败,与虞姬诀别。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世家”为《史记》五种体裁之一,主要记载西周到西汉初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这些诸侯国的诸侯都是“王侯开国,子孙世袭”,因此称为“世家”。但司马迁并不拘泥于此,特意将不是诸侯,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孔子、陈涉也列入其中。

等到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全国废除分封,设立郡县,世袭贵族遭遇空前打击。汉朝建立后,采取分封与郡县并存的制度,贵族势力得到恢复,但终究敌不过历史潮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后世正史也不再使用“世家”这一体例。直到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才重新采用“世家”为地方割据政权立传。如《南唐世家》,记载由李氏割据江南建立的南唐政权历史;《楚世家》,记载由马氏割据湖南建立的南楚政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