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签到六年:这个三皇子无敌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

字体:16+-

魏征这话说起来没有给侯君集丝毫的面子,当然身处在他的这个位置上,也不需要给侯君集任何的面子。

毕竟他以为己人臣无需理会其他人的威胁,再加上魏征平时连李世民都敢顶撞。

更何况你侯君集只是一个重臣而已,我又凭什么要给你的面子?

侯君集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说错了话,于是他开口解释道:

“陛下,微臣并非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觉得这样做未免对太子殿下有些不公平。”

在场的人听到了这样的话之后都是微微的一愣,他们虽然不知道侯君集说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是他们心中清楚,一旦侯君集说出这样的话之后,这就是将李恪和太子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有些话如果不说出来,那么大家还能够安守本分,可是一旦说出来的话,整个味道都会变了。

而当侯君集将这个话说出来之后,所有人的目光并没有落在他的身上,反而是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所有人都知道当年玄武门事变乃是李世民心中的一道伤疤。

可是今天的情形和当年的事情何其的相似,当年是太子李建成昏庸无能。

而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却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日似乎又是如此,身为太子李乾承虽然没有在各位大臣的心中做出昏庸的事情出来。

可是大家心里面都有一杆秤,那就是太子李前程的确不如蜀王李恪才华横溢。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当侯君集说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触碰到了李世民的底线。

果然李世民下一刻投来了询问的目光,而且这道目光相当的犀利。

意思好像是在质问侯君集,如果他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么朝堂上的诸公势必会大乱。

于是侯君集只是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应当给予蜀王殿下,和太子殿下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毕竟这一次的文武科举太过于重要,所以我们需要选出更合理的人选。”

在场的这些人心里都清楚,侯君集说这个话,无非是想给太子争取获得监考的机会。

然后再这样太子殿下通过这一次的监考去培养人脉,去提升自己在官场的影响力。

所以他必然不会去为大唐选拔人才,反而是会积极的培养自己的心腹。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太子李乾承并不适合去做主考官。

当然在场的这些人之中,能够看清楚这一点的都是位居高位之人。

毕竟他们的智慧远超普通人,可惜这些人只是少数。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认为侯君集是在为太子争取原本该属于他的利益。

也同时是在为大唐的将来考虑,同时他的提议也符合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在场的这些人,自然是同意侯君集的这个说法。

再说了,公平竞争本来就有助于这一次的科举。

所以他们开始出来复核侯君集的这个说法,正所谓大势所趋,当绝大多数的大臣都同意这个说法的时候。

那么李世民也无法作出反驳,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只是怎么考验这两个大唐的皇子,似乎又成了他们要头疼的问题了。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很难,关键是李恪太过于优秀。

不管他们出什么样的考题,相信李恪都能够轻松谐意的对付过去。

但是李乾承未必就有这样的实力,于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吵的是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李世民拍板,说要考验这两个人的忠孝礼仪仁这些品质的时候。

大家才终于闭嘴了,原因很简单,比起个人武力以及带兵打仗的能力来说。

太子在这方面还是有机会的,如果是李靖的个人武力以及带兵打仗的能力的话,太子必输无疑。

那还不如不比至少还能够保留一丝尊严,他们可不想太子输的太过于难堪。

只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又该如何的考验,这似乎成为了在场所有人的难题。

最后还是几位大臣,和皇帝陛下商议出了答案。

于是李世民开始传旨,将李恪召回京城。

早朝退去之后,李世民就将几个大臣召唤到了自己的养心殿。

他看着面前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魏征和长孙无忌四个人,然后淡淡的说道:

“相信八百里加急情报你们已经看了,李恪已经平定了叛乱正在和太子李乾承赶回长安的途中,但是朕始终觉得这一次的战斗有些奇怪。”

在场的四个人跟李世民保持同样的观点,这场战斗雷声大雨点小。

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些疑惑,他们总觉得敌人在后头似乎有更大的阴谋。

所以对面前的这一次战斗,并不如何的关心,只要能够将李恪和李世民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对方未免有些太过于大费周章。

可关键对方到底在计划着什么,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毕竟这么大费周章,敌人想必计划的东西也相当的恐怖。

如果不将其给搞懂的话,那么始终让人觉得有些寝食难安。

“陛下不必担心,现在的大唐可谓是相当的安稳,要知道天策上将连续几场战争,已经将大唐的军心民心彻底的安定下来,就连周边的势力也不敢轻易的跟大唐作对。”

“所以不管对方到底想要干什么,只要我们大唐的内部不乱,那我们大唐此时就跟铁板一块,对方根本无从下手。”

说这个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房玄龄,房玄龄对局势有很强的大局观。

所以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同时他也能够在在场的这些人感觉到安心。

也正如房玄龄所说的,只要他们如同铁板一块的话,那么就不必去担忧对方到底在计划着什么。

当然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而这个人就是魏征,魏征善前一步对李世民说道:

“陛下做好我们自己当然无可厚非,同时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小心的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