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桃源村

第一百九十章 經驗之談

字體:16+-

眾人嘩然,在所難免。

試想一想,誰能料到連續十幾年都是清河市最貧困的小山村,甚至早些年還曾登上過江省境內最貧困的地方。

先前那個女幹部說她所在的市轄,下屬的幾個村鎮因為土壤貧瘠,不適宜農作物生長,想要轉型,結合現在國家提倡的新舊動能轉換,想讓大家夥給提提建議,殊不知早些年的上於村連轉型都轉不了,全村人背靠著三座大山,隔斷著三十裏山路,完全隻能聽天由命,靠天吃飯。

因而,哪怕現在上於村風頭正盛,突然之間發展了起來,從一個隻能依靠農作物種植且還達不到自給自足的小村莊,猛的一躍成為清河市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兼海產批發直銷地,他們也不相信上於村的經濟水平能遠超清河市。

畢竟,一個是市,一個是村,發展模式和結構,人員安置和企業規模就有著巨大的不同。

如果真像關珊珊說的那樣,豈不是說清河市這些年的發展速度還不如一個小村莊快,甚至還有著倒退的意思?

這上哪說理去?

鄰近幾個城市的領導幹部,包括隨任正曉而來的這群省內幹部們,此刻都在小聲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言語間滿是震驚之餘,更多的還是驚疑。

關清廉聽完關珊珊這一席話,目光悄悄掃過眾人,看著所有人臉上都帶著些許的不相信的表情,這才說道:“很難相信吧?起初我也很難相信,一個小小的、背靠三座大山的小村莊,竟然僅憑一個村長和一個村民帶頭,完全沒有仰仗市裏資源的幫助,就做到了半年內經濟反超市區。”

“這其中,當然有著屬於上於村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個人經驗,不過數據不會作假,經過統計,上於村曾經的村民收入差不多在月收入200-500之間,外出務工人員的比例占了全村的80%,但每年能為村子帶來的收入質量卻隻有人均1.1萬。要知道人均1.1萬是年收入,清河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差不多在3500-4500之間,年收入差不多都能維持在六七萬左右,可見上於村的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