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其中有一句精髓: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簡單來說就是主動權的問題,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
諸葛亮為何會在兵力和戰力懸殊的情況下向秦羽建議出城迎戰?
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拿回主動權。
之前諸葛亮通過記事歸檔,了解到了活死人的具體成分。
無意識,動作遲鈍,要害明顯。
如今無意識被未知的指揮核心統一,可動作遲鈍的缺點卻絕不會改變。
再加上諸葛亮探明了葫蘆口的虛實,便決定利用地形來奪回己方的主動權。
此外,諸葛亮在出戰之前也對士兵的武器裝備下了大功夫。
之前因為秦銳士數量較少,諸葛亮也就沒有提出多兵種配合的建議。
可如今秦銳士的數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諸葛亮自然要提出多兵種的軍事改革。
況且秦銳士屬於綜合性兵種。
配上長槍,他就是長槍兵。
配上盾和刀,他就是刀盾兵。
配上強弓硬弩,他就是神射手。
跨上戰馬,他們就是大秦鐵騎。
因此,葫蘆口目前的駐軍配置為150個刀盾兵,150個鐵戈兵,50個長弓手。
此時,李信站於高處,指揮旗手排兵布陣,立刻就構建出一個以防禦見長的方陣。
秦羽和諸葛亮位於後方的一處製高點上。
雖然夜黑看不清葫蘆口內發生的一切,可通過火把的位置和諸葛亮的解釋,秦羽倒也不至於什麽都不知道。
“報,我方部隊已與活死人正麵接觸!”
一個負責傳信的秦銳士來到秦羽和諸葛亮麵前,單膝跪地,沉聲匯報。
秦羽點頭的同時揮手示意秦銳士退下。
……
葫蘆口內傳來陣陣嘶啞的吼聲,醜陋的外形在火光映照下更顯驚悚。
秦銳士再精銳,其中也有絕大多數是新兵。
如此環境,如此景象,難免會讓人心生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