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此次會議上一句話沒說。
目的既是為了把舞台留給秦羽,更是從心底認可他的方案。
當然,諸葛亮對秦羽的信心是有背書的。
那就是斜陽穀一戰。
如果沒有那一戰的冷靜分析和精準指揮,諸葛亮肯定也不放心秦羽單獨守一門。
之後,以秦羽為首,四人相繼走出領主府,各自領著軍隊朝自己負責的城門前進。
此時,秦羽規劃在七天內完成的城牆任務已到了收尾階段。
隻是城牆在設計方麵有一點小小的改動。
那就是八個城門改成之前的四個,隻是在整體框架上依舊沿用八個城門的設計圖而已。
簡單來說就是目前階段的大秦四個城門已經夠用,以後再想改城八個城門的設計的話,工程量也不會很大。
當然,因為保護期沒結束,野獸是攻擊不到城牆的。
同理,裏麵士兵也打不到外麵的野獸。
因此,秦羽出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城中的人力物力搭建工事。
以石為基,堅木為牆,中間填入沙土,以此建起一座背靠城市屏障的土山。
此外,秦羽又在上麵堆小土山,搭高台,製造射擊點。
又再城前挖陷阱,安放木刺,同時在陷阱的間隙擺鹿角。
他的目的也簡單。
發揮自身背靠領地的優勢,強行製造出野獸需要仰攻的地形。
至於背靠領地則是給自己留條退路,更能減輕防守壓力。
不過以上是建築隊和平民的工作,與參戰士兵沒太大關係。
後者目前要做的是養精蓄銳,應付接下來的大戰。
而秦羽能完成以上布置則取決於兩點。
第一,決斷和行動力。
活動從宣布到秦羽拿定主意,決定該怎麽打,前後也就十來分鍾。
緊接著,秦羽又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對麾下將領的戰爭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