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领主:万族争霸,从零开始打造最强帝国

第四百二十六章三帝的决定,烂摊子!

字体:16+-

正当大秦君臣讨论着该如何处理汉帝国时,文景武三帝则是在秘密召见一位神秘来客。

“外臣邓禹,参见三位陛下!”

殿上的一名男子躬身行礼,神情严肃,不卑不亢。

邓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光武帝·刘秀的心腹。

而邓禹出现在此,同时称自己为外臣,便足以证明他是代表他人而来。

“我们同意之前刘秀的提议。”

刘恒冷着脸说道:“可我们的条件仅有一个,大秦完全介入之前,他必须出兵,挡住摩多。”

邓禹一笑,不禁说道:“此事理所应当。”

“而且三位陛下也无需担忧。”

“高祖与我王在南方已经顺利挡住翡翠王庭,近日更有反攻的作战方案。”

“如果能得到三位陛下鼎力支持,高祖与我王定能一举平定南方,与秦王共争天下。”

文景武三帝闻言,脸上揭露出无奈的表情。

说实话,真有翻盘机会的话,他们是绝不会退守南方的。

当然,若非退路是自家人给的,他们也不会轻易答应退守的提议。

而邓禹口中的高祖与大王……自然便是汉高祖·刘邦,以及光武帝·刘秀。

此外,他们能在南方崛起,同时顶住翡翠王庭的攻势,其实也能看出刘邦和刘秀发展得很不错。

至于说所谓的反攻……听听就行,真要当回事的话,肯定会被坑到怀疑人生。

大秦能平定诺克萨斯帝国都是靠着对面内乱才有机会乘虚而入,一举平定。

可翡翠王庭内却极其团结,且各阶级统治已经固化,不是外力能轻易推翻的。

因此,刘邦和刘秀能在南方挡住翡翠王庭就已经很不容易。

真要反击的话,他们未来或许可以,可目前却绝对不可能。

顶多就是占点小便宜,可大环境上却肯定还是平分秋色。

……

寰宇历三年五月初,一条消息使整个寰宇大陆为之震动。

文景武三帝三人放弃领地,领全国精锐,南下投奔刘邦。

其中也包括刘邦的老班底,陈平,周勃,灌婴,夏侯婴等人。

“真是荒唐。”

秦羽收到消息时,不禁感到无语。

当然,他口中的荒唐不是指文景武三帝的行为,而是指刘邦竟然真的能说动文景武三帝去投靠他。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

其中的含义不仅是指下一代的,上一辈也一样。

他们身为一代帝王,掌一国之权,地位崇高。

即便是其先祖,其实也很难驱使身在帝位上的他们。

可刘邦不仅劝说成功,更是夸张到了一石三鸟的地步。

秦羽的评价关键便在此处。

话锋一转,秦羽问道:“白起呢?”

徐渭熊说道:“昨夜白起将军收到消息时,便立刻领兵占领东山一带,卡住了摩多东征的桥头堡。”

“只是今天早上却来了新消息。”

“索伦率领六十万大军,急攻东山关一带的关卡与城池。”

“如今,已有三城两关陷落,蒙恬和章邯两位将军正在四处救火。”

秦羽闻言,不由暗暗咬牙。

好家伙,临走前都不忘给他设坑。

幸亏锦衣卫在汉帝国内的布置周密,暗探潜伏到了高层,要不然汉帝国一招釜底抽薪,便足以抵得上百万雄师。

做个假设。

白起的反应和各项安排已经算是快狠准。

可即便如此,西线的战火却依旧压不住。

蒙恬和章邯更是需要四处查漏补缺,以防索伦借此机会再度突破西面防线。

可要是没反应时间,或是摩多一方提前收到消息,如今的战况又会惨烈到何种程度?

“即刻命张辽率领云豹军团支援西线战场!”

“再命天穹,皎月,太阳,星辰四大军团备战,三日后随我一同出征!”

显然,文景武三帝一撤,刀尖上的盘子也就掉落在地。

如今,不管怎样,秦羽都需要将西线作为主战场。

要不然的话,纵使白起能力再强,他也顶不住索伦近乎不要命的战术风格。

同天下午,秦羽召贾诩等谋臣入宫议事,商量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兵力调动方案。

“大王的四个直属军团移动方向不变,只是抵达宝川郡时,其中一个军团却需要北上,震慑大蒙古国。”

贾诩沉声道:“据说窝阔台在西面碰了个大钉子,一直被挡在虎牢关外,无法再往西面扩张。”

“铁木真如今又下令四獒南下与窝阔台联手,配合旭烈兀一同在东北区狩猎辽国。”

“要不加以干涉的话,东北区怕是不用太久,便会迎来一场巨变。”

秦羽对此感到相当无语。

“真是不乱则已,一乱就乱成一团。”

话语一顿,他继续说道:“崔浩,你明天便动身前往北境,协助陈庆之和慕容垂制衡大蒙古国。”

“杨荣,杨溥,你们二人留下,全力为西北两线战场安排好后勤路线。”

“贾诩,你三日后随我一同前往西面战场。”

“诺。”

贾诩等人躬身行礼,神情严肃。

事实上,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对大秦影响真不大。

可之所以秦羽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一统东区的契机。

而且如果运作到位,大秦甚至可以在东北区扎下一根钉子。

秦羽的行事风格为何谨慎?

发展上,大秦为什么一直趋于稳定?

大秦制定的战略为何逐渐走向步步为营的套路?

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应对突**况,如同汉帝国事件一样。

平时安静,瞧着人畜无害。

可一旦运作起来却能应对许多问题,且帮大秦平稳解决麻烦,或是从中获利。

等到贾诩等人离去,秦羽便将彩鳞找来。

“丞相建议,我外出征战时,由你替我主政。”

彩鳞当场愣住,下意识就想拒绝。

然而,秦羽却猜透了她的心思。

“你先别忙着拒绝,等我把话说完,你再拒绝也不迟。”

彩鳞闻言,便没有开口,等着秦羽的下文。

接下来,两人谈了什么,外人无人知晓。

只是从今天以后,秦羽外出征战时,彩鳞主政便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而诸葛亮则以文臣之首的身份起到带头作用,使大多数人都压下了心中疑虑。

说实话,女人当政,众多文臣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秦羽开放性的思维,导致女官在大秦也不是什么稀罕角色。

只是他们不明白诸葛亮为何要带头定下章程。

更不明白怎么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定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