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

第一编 政势之变

字体:16+-

2017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讲话,正式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

仔细考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的相关讲话和指示,人们就不难发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不仅其来有自,且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不断演进、深化、发展。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讲话,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2]这次会议被普遍认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一次从“百年”维度回顾中国近代史。

2016年9月,中国在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一次伟大实践。[3]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如果历史地看,“大变局”这一带有总括性的核心概念,可以被看作此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这三个分支性概念的凝练与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据刘洪等学者统计,在十九大报告中,“变”字共出现43次。这一出现频率相对此前十八大报告中出现40次、十七大报告中出现34次都有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与“变”相关联的“改革”一词也出现了69次。外界普遍认为,这些有关“变化”“改变”“改革”的语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高层对世界趋势、国际格局等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应对态度。[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自2017年末正式提出后,迅速在全国和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同时这一理念自身也处于不断发展、演进之中,从而更趋完备、成熟。在2018年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场合和重大国际会议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多次出现,并在国内外迅速形成共识。[5]

2018年6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同他们座谈交流。其间,习近平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念做了进一步阐发,并在与会企业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共鸣。[6]当月25日,习近平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进一步阐述了“大变局”的具体体现:第一,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将加速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第三,全球治理体系将深刻重塑,“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第四,这一变局,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关乎未来发展空间;第五,习近平呼吁,金砖国家要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合力克服挑战。[7]

2019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在与欧洲多国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与会各国元首也对这一判断表示赞同。[8]

而在国内外学术界,自习近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提出后,也立刻引发热议。

正如朱锋等学者所总结的,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大变局”的认识和分析,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为国家间加速权力再分配的国际权力结构的“大变局”。即,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呈现了“东升西降”“新升老降”的趋势,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国内矛盾和危机。二是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战略格局和全球秩序正在出现的重大调整进程。三是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作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力量多元化在过去30年中所引发的全球治理结构的“大变局”。四是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世界的重塑作用,尤其是新技术在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和国家间竞争形态上所引发的“大变局”。[9]当然,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所指向的主体(什么正在发生“大变局”)、属性(这个主体的类别)、时间(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算“大变局”)、效应(对全球、地区、中国等客体将造成何种影响)尚存争议,而这些正是本书将要研讨与厘清的重点。

[1] 《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7年1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28/c_1122181743.htm。

[2]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新华网,2015年10月13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3/c_1116812159.htm。《关于全球治理,习近平有哪些深刻阐述?》,新华网,2016年8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8/30/c_129263290.htm。

[3] 王洪波、李占英:《G20杭州峰会:国际舆论的关切与期待》,载《当代世界》,2016年第7期。

[4] 刘洪:《十九大报告,为什么其中有“43变”?》,新华网,2017年10月24日,http://theory.cyol.com/content/2017-10/24/content_16615886.htm。

[5] 金灿荣:《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科学论坛》,2019年第14期。

[6] 习近平:《为改革和优化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年6月25日,http://news.cri.cn/20180625/c2688c57-394d-2d6c-6f5d-76dd5152f20b.html。

[7]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公网,2018年7月27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18/0727/194233.html。

[8] 《习近平访问欧洲四国出席海牙核安全峰会——欧洲演讲视频集》,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video/xjpyj/。

[9] 朱锋:《近期学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综述》,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