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一、“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新特点

字体:16+-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每当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社会主义的研究会相应出现**,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世纪末,伴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社会主义的低潮,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国际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研究日趋活跃

20世纪有一系列重大事件被先后载入史册,如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同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何代表着人类美好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东遭遇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在世界各地又普遍开展起来,出现新的复苏迹象。如在法国举办的“国际马克思大会”,自1995年9月召开第一次大会以来,每3年1次,先后召开了6次。这些大会讨论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995)、“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1998)、“当代资本主义问题”(2001)、“帝国主义战争、社会战争”(2004)、“替代全球主义、反资本主义——为了一种世界政治的选择”(2007)、“危机、反抗、乌托邦”(2010)[1]。除国际马克思大会外,1990年由巴西劳工党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圣保罗论坛”[2],2001年巴西劳工党为主的拉美“左”派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社会论坛”[3],2004年开始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左翼论坛”[4]以及在俄罗斯、古巴、中国等国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都在讨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人类未来发展等问题。参加这些大会的学者都力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超越“冷战”时期的对立思维,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有关的重大前沿问题,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命运,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展望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的未来。

2.国外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更加深化,研究领域逐渐扩大

“冷战”结束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发生了三点明显的变化:一是从过去单一学科的研究转向跨学科的研究;二是从过去的独立研究转向整体的研究;三是从过去的隐性研究转向公开的研究。有许多学者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契机,结合“冷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变化以及新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重新认识。在这种重新认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观点,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上一场新的大讨论。参与这场大讨论的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和政要,他们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政要,他们在摆脱“冷战”时期本国对意识形态控制之后,敢于公开开展社会主义的研究。此外,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政要,他们在审慎地观察着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思考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总体来看,这次大讨论的范围涉及社会主义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它的起源、演变、内涵、实质、目的、价值、手段、时代特征、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及人类的未来等。

3.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蓬勃兴起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党际高层交往日益频繁,相互关系获得新发展。地区性的共产党和左派会议经常性地召开。如共产党、工人党雅典会议和圣保罗论坛会议。与此同时,今天在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新和平运动、生态运动、环保运动,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反全球化运动、反战运动一起,成为除共产党之外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另一类政治力量,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另外,面对人**炸、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贩毒、极端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诸如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这些思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批判,并对未来社会主义进行构想,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拓宽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五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受住严峻考验,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百花园中,拥有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外光彩夺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经济高速增长。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属于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二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总额和外汇储备均居世界第一。三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已由贫困至温饱到步入小康。“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发展不仅增进了13亿多中国人的福祉,也有力促进了全球发展事业。”[5]四是政治发展成就突出。近40年来,中国不断摸索自己的道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中国人民的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保障。五是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和正在走的“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说,“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6]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新路,为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一些国家的探索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课题

目前,整个世界正在遭受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使人们想起了马克思,位于德国西南边陲特里尔市的马克思故居一时成为旅游热地;危机使人们重读马克思,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一度成为德国畅销书;危机使人们想起了社会主义,许多人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救市计划”称为社会主义计划,认为美国等国“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天主教教皇率领全球十二亿天主教教徒向资本主义发起了宣战。危机也使一些人试图用社会主义方案替代现有的资本主义。有的学者认为,美国这次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危机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失败,美国从哪方面讲都逃不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局。西方有些学者甚至在讨论美利坚合众国(USA)是如何演变成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USSA,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America)的。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在2016年接受某杂志专访时发表了惊人言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还有更多的人会从社会主义中寻找解决此次金融危机的出路。这客观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