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明确地指出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及联系,那么,他的史学观自亦与上述他的历史观有所区别及联系。概括说来,李大钊的史学观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历史与史学的区别及联系。李大钊明确地指出“历史”是“活的历史”“有生命的历史”,即客观历史运动。与此相联系的是,他对史学也做了解释。他认为史书不是历史:“这类的书,固然浩如烟海,但不是历史,而是供给吾人研究历史的材料。从前许多的旧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历史。其实这是研究历史的材料,而不是历史。”此其一。其二,“历史学是起源于记录”,“发生事件而记录起来,这是史学的起源”[13]。其三,史学包括记述历史和历史理论,他说:“今日的历史学,即是历史科学,亦可称为历史理论。史学的主要目的,本在专取历史的事实而整理之,记述之;嗣又更进一步,而为一般关于史的事实之理论的研究,于已有的记述历史以外,建立历史的一般理论。严正一点说,就是建立历史科学。”[14]把历史与史学的关系做如此明确的论说,在中国史学上也是第一次。
第二,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最早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概括,他指出:“因为人类的生活,是人在社会的生活,故个人的生存总是在社会的构造组织以内进动而受他的限制,维持生存的条件之于个人,与生产和消费之于社会是同类的关系。在社会构造内限制社会阶级和社会生活各种表现的变化,最后的原因,实是经济的。”“这就是历史的唯物的解释。这种历史的解释方法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因为心的变动常是为物的环境所支配。”[15]李大钊在比较了旧史观与唯物史观在解释历史方法及其结果的种种不同之后指出:“我们要晓得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我们本身具有的人力创造出来的,不是那个伟人圣人给我们造的,亦不是上帝赐予我们。将来的历史,亦还是如此。”[16]从他的论述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实为现代史学的核心,也是现代史学各种思潮的试金石。
第三,历史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李大钊认为:“历史是有生命的,僵死陈腐的记录不能表现那活泼泼的生命,全靠我们后人有新的历史观念,去整理他,认识他。果然后人又有了新的理解、发明,我们现在所认为新的又成了错误的,也未可知。我们所认为真实的事实,和真理的见解并不是固定的,乃是比较的。”“所以历史是不怕重作改作的,不但不怕重作改作,而且要改作重作,推翻古人的前案,并不算什么事,故吾人应本新的眼光去改作旧历史。”[17]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本新的眼光去改作旧历史”的过程。
第四,重视史学思想史。这是李大钊史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很有特色的方面。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等一些高等学校的史学系讲授史学思想史课程,持续数年之久。李大钊之所以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旨在探索、说明唯物史观的产生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怎样克服了它以前的唯物史观的缺陷而具有科学的意义。这个思想,在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已有所表露。李大钊的这一研究方法,同样适合于用来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朴素的唯物史观的历史,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