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三、“其言秦汉,详矣!”

字体:16+-

班固指出:“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在班固看来,《史记》关于黄帝至春秋时事据《世本》,春秋时事据《左传》、《国语》,战国时事据《战国策》,楚汉之际事据《楚汉春秋》,汉初以来讫于汉事为司马迁自撰,故谓之“接其后事”。这当然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司马迁所据、所采的历史文献远不止于班固所举的这些。不过,班固所说“其言秦汉,详矣”,无疑是很重要的看法,说明班固读《史记》是有时代感的。

如前所述,《史记》是一部通史,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像的百科全书。但从《史记》的着力所在和精彩之笔来看,从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条件和他所意识到的历史责任来看,《史记》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详尽地、深刻地、生动地写出秦和西汉前期的历史,特别是总结了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这是司马迁奉献给当时的和后来的人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历史智慧。

司马迁着力写秦汉史,总结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从比较开阔的视野来看,上起秦国的兴起,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是这样几个问题:

——原先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击败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后的秦皇朝为什么又招致速亡?

——楚汉战争中,为什么力量强大的项羽终于遭到失败,力量弱小的刘邦反而获得成功?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恢复、发展经济,制定了什么样的国策?

——处于极盛时期的汉武帝统治面临着什么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战国中期以来至西汉前期大约二百七八十年间的重大历史问题,也是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问题,有的则是属于他那个时候的当代问题。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史学家,他以严肃的态度、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见识和神奇的史笔回答了这些问题,使《史记》一书具有历史感与时代感相统一的神韵和气息。

关于秦的兴起与速亡问题,司马迁只是简略而含蓄地写道:“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侔。”[60]这两句话极概括地指出了秦国发展、强大的过程,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的宏大的、超越前人的政治抱负,也隐约地揭示了他蔑视历史、目空一切的政治品质。这是司马迁对《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所记史事的总结。而对于秦的兴亡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他是照录了贾谊的《过秦论》用以说明的,并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表明对贾谊《过秦论》的赞同和欣赏。这是司马迁的历史评论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不仅贯穿着认识上的历史联系,而且也增强了对于历史经验之判断的说服力。

关于楚汉战争项败而刘胜的结局,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着意揭示了它的原因。司马迁一方面写出了项羽“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诸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的业绩;另一方面又批评他不懂谋略,“放逐义帝而自立”,迷信武力,“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61]从轰轰烈烈走向失败,然至死尚不知何以失败,这真是英雄的双重悲剧。而与此相对照的恰是刘邦的喜剧。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善于用人,注重罗织人心,废秦苛法,安定民众,司马迁说他“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62]。“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就道出了楚汉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实际上已开汉初国策之端倪,接着,司马迁写了陆贾提出的“以逆取而以顺守之”和贾谊说的“取与守不同术”的见解,写了惠帝、吕后时“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63]和文帝的种种节俭“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64],等等。这些都说明司马迁是从秦的酷法役民到汉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这一国策的变化,来总结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巩固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的。

汉武帝时是西汉的极盛时期,这在《史记》中有不少记载。但是,司马迁虽身处其世,却没有陶醉于对盛世的讴歌。他以一个冷静的、负责任的史学家的眼光,看到了盛世背后的社会问题。如他在《封禅书》里说:“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封禅书》主要落笔在对汉武帝笃信神仙、受方士愚弄的揭露和讽刺上。跟这种笃信神仙上的奢靡相对应的,人事中的奢侈也在迅速发展:“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65]西汉的历史表明,司马迁所揭示的社会变化大致是不错的。

自西汉建立至太初年间约百年的史事,在《史记》的本纪、表、世家、列传中占半数以上,八书中亦是汉事居多,足见司马迁对本朝史的研究用力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