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栏目宗旨
社教栏目策划首先需要考虑栏目的宗旨,宗旨就是栏目的灵魂和方向,是整个栏目策划工作的基础,是所策划的栏目要展现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道德观念。社教栏目就是要传播积极主流的价值观念,因此价值引导是策划的基础。
二、明确栏目定位
明确栏目定位是体现社教栏目个性化、专业化的重要环节,包括社教栏目内容定位和受众群体定位。社教栏目内容定位就是要做什么样的栏目、做哪方面的节目。栏目内容可以是法制、经济、文史、自然、社会等,其内容定位越明确,栏目的准确度和传递的科学性就越有保障。受众群体定位是指给什么样的受众群体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栏目的定位要求更加准确,准确的受众定位不仅使节目能够实现有效传播,同时使得电视台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准确清晰的受众定位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形成卓然有效的广告效应。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已经通过创立时期的摸索与重新改版形成特定的受众群体,其关键词是高品位、高学历、高收入,科教频道的广告也定位在传递高尚、优雅的概念。又如,《对话》栏目定位为商界精英和白领人士,定位准确,信息丰富,才能实现其传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栏目的内容与选题
社教栏目的选题体现了栏目的特征与个性,是社教栏目的具体传播内容。社教栏目的选题要考虑到节目制作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可以选择主题式栏目策划方式、系列式栏目策划方式。例如,《百家讲坛》在最初推出时由周汝昌先生主讲《红楼梦》,一时间“红楼文化”成为文化热点,一批学者专家纷纷执讲“红楼梦”,引起一股文艺“复古”风,在当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之后《百家讲坛》选择了一些曲高和寡的题目,选题与内容比较偏离大众视野,受众定位比较狭窄,经过再次调整,重新将选题和内容定位为大众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如唐史系列、王立群读史系列等,通过将学术内容故事化、细节化、大众化的讲述方式,在艰深的学术研究与通俗的大众文化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引起观众求知、认知的积极心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栏目类型与风格样式
社教栏目的类型与风格样式是其类型化、个性化最直观、外在的体现,包括主持人的风格、栏目包装方式、制作方式、主题音乐、宣传词、栏目Logo等。例如,宣讲式社教栏目的设计常常突出“讲台”、“讲坛”的形象,因为“讲台”与“讲坛”的空间本身具有形象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标志性的空间以及被“神化”的空间,这个空间本身具有说服力和宣教性。
“讲坛”就是一种节目的组织样式,《电视诗歌散文》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栏目样式,借助电视的画面传播,将文字、音乐融入画面当中,将纪实性画面通过文字与音乐的结合创立新的节目类型,创造“电视诗意”,净化心灵、启迪精神、愉悦情感。传统节日系列、印象中国系列以及独立成篇的节目将传统情怀与诗化意境凝练于电视荧屏,可以说栏目类型与风格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其生命力与持续性。
五、栏目运作方式、播出方式与宣传推广
社教栏目与其他类型栏目一样,涉及对栏目中人、财、物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说,栏目的运作方式因时因地制宜。在1993年之前,中国电视栏目普遍实行“编导中心制”,1993年以后则普遍采用“制片人中心制”,即制片人统筹栏目的艺术、技术和管理环节。“制片人中心制”相较于“编导中心制”而言,更能体现其与市场结合、栏目化经营的理念,节目不再倾向于“作品”,而是倾向于“产品”,制片人就是“产品”质量的控制者,与此同时,编导的地位弱于制片人。社教栏目的策划与运作中一般执行“制片人中心制”,一方面是栏目保持类型化、风格化、个性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电视业的整体要求。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时间段就是重要资源。策划阶段就需要考虑到栏目具体的播出时间安排,播出时段、节目时长等,时间安排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今日说法》栏目选择在午间时段,节目时长15分钟,节目节奏安排就较快,信息量丰富,符合午间观众利用较短休息时间观看的习惯。
社教栏目没有娱乐栏目和新闻栏目天然的优越性。社教栏目因其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没有娱乐栏目的大量主动收视的观众群体,也没有新闻栏目信息方面的资源优势,社教栏目的基本准则是“内容为王”,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内容是社教栏目的优势所在,不仅要开发内容和形式,还需要在栏目之外对栏目进行有效宣传、推广以及后期开发,形成节目、栏目与频道三个层次的合力。